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牧师海维礼父子与“长江女神”白鱀豚的奇缘(连载5)

(2013-09-30 16:29:18)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长江女神

霍伊

模式标本

文化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美国牧师海维礼父子与“长江女神”白鱀豚的奇缘

(连载5

 

五、霍伊的一生与白鱀豚

 

霍伊在中国的一次奇遇,将中国神秘的特有珍稀物种白鱀豚的头骨带回到美国,卖给了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2年之后,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哺乳动物学家米勒便发表了研究论文“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首次将白鱀豚确定为动物新种,并按照国际生物命名规则,为来自大洋彼岸的这个淡水豚正式起了一个拉丁文学名:Lipotes  vexillifer从此,中国的白鱀豚在世界生物物种的舞台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此之前,世界其它4种淡水豚都早已被命名。其中,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于1810年命名;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1817年命名;拉河豚(Pontopria  blainvillei)和印河豚(Platanista  minor)分别于1844年和1853年命名。白鱀豚比最早命名的恒河豚晚了近100年!

如果没有霍伊,白鱀豚的命名不知还要推迟多少年?

 

美国牧师海维礼父子与“长江女神”白鱀豚的奇缘(连载5)
                  
米勒1918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

 

 

现代科学发现中国古老物种白鱀豚的机遇为什么偏偏会垂青大洋彼岸的霍伊呢?

了解一点现代哺乳动物命名的历史背景,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

著名动物学家谭邦杰曾感叹:“哺乳动物的命名与中国人的关系如此疏远!在成千上万个哺乳动物学名(包括种、亚种和科属名称)中,由中国人定的只不过千分之几而已……现有的哺乳动物学名,早的定于18世纪中后期,绝大多数是定于19世纪上中期。其时我国在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下,还沉醉于八股文化中,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动物命名法规。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动物学才迟迟其来。但到40-50年代以后,我国动物学者发现,全世界绝大部分哺乳动物(包括中国的特有种)都已被人家定了名,剩下的尚未被发现的新种新亚种已微乎其微了。”

霍伊不仅成为白鱀豚模式标本的采集者,还最早对白鱀豚进行了生态观察报道。1923年,霍伊发表“洞庭湖里的白旗豚”一文,首次对白鱀豚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作了科学描述:

 

白旗豚,科学界称之为“Lipotes vexillifer”,皮肤为淡蓝灰色,远处看近于白色。在身体靠后的背上长有很突出的三角鳍,中文名字白旗豚就来源于此。嘴很长且长满利牙,头比嘴高出很多,其后有一个大洞,眼很小,其尾与其他豚类相似……白旗豚的嘴有明显的向上的曲线。

……

习性:到我做好了第一个标本为止,对白旗豚的习性还为知很少。我曾经常看到这种豚和黑色的江豚。经观察,这种豚往往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在洞庭湖的出口处,那里水比较浅,而且湖底有很多泥。很明显,白旗豚是以吃湖底泥中的鱼为生。我在捕获的白旗豚的肚子里发现了2个夸脱重的象鳗鱼一样的鲶鱼,这种鱼就生活在湖底的泥里。可以看出,白旗豚的嘴和牙的特别形状与它们在泥中挖食鲶鱼有关。这和其他的江豚不同,后者是在流动的清水河流中抓鱼吃。

一般讲,白旗豚成群活动,少的10只,多到15只。它们出现的地方,水会被搅得很混。夏天,当湖水水面上升到高位时,白旗豚就会消失。当地人说,它们那时是到上游的小溪里产仔。事实上,在五月份时,我在上游的小溪中见到过白旗豚,这证明当地人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从来没有在清水或远离湖口的地方见到过它们。当地的老百姓讲,夜里湖面上可以听到特别的声音,它们是白旗豚发出的。从我捕获的白旗豚发出的声音看,这可能是真的。

 

霍伊的这些早期报道成为米勒等著名学者了解研究白鱀豚生活习性的唯一来源,并被国外文献以及我国早期白鱀豚研究文献经常引用。

 

 

美国牧师海维礼父子与“长江女神”白鱀豚的奇缘(连载5)                 

                  霍伊采集的白鱀豚头骨成为白鱀豚模式标本

              

霍伊把在中国洞庭湖与白鱀豚的一次奇遇变成一次机遇,而机遇也改变了霍伊的人生。

著名哺乳动物学家米勒非常欣赏霍伊在博物学方面的才华,为霍伊在美国生物普查机构里谋得了一个工作,霍伊在那里得到了采集标本的基本技术培训。一次大战时期霍伊应征加入了美国海军,但很快就被博物馆召回参加了去澳大利亚的考察队。但非常不幸,霍伊在澳大利亚患上寄生虫病而英年早逝。“洞庭湖里的白旗豚”一文应该是霍伊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科学报道,而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重回白鱀豚的故乡。

后来为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获得世界第一具白鱀豚完整骨骼标本的美国中亚考察队支队长波普称赞霍伊说:“这个男孩却是个天生的博物学者,他的体力和精力超常”,并“紧紧地沿着他的发现给他指出的道路走了下去……如果霍伊活着返回中国及对白旗江豚的生活史进行彻底的研究,他会写出史前江豚习惯的有价值文献……但命运并没有给他较多的偏爱”。

当年,海维礼与妻子海光中远涉重洋来到异国他乡布道行医施教,为岳阳留下了一份珍贵遗产。而他们的儿子霍伊在打猎游玩间的一次奇遇,为人类“奠定和描述了一个新的种类”。这个美国家庭在洞庭湖畔留下的这个传奇故事,为中美文化交流和白鱀豚科学研究增添了一道风采。

没有资料记载海维礼夫妇是什么时候离开岳阳的,也没有资料记载霍伊英年早逝的具体时间。天堂里的霍伊同样不知道,在他与白鱀豚的洞庭湖奇遇仅仅过去93年之后,昔日的“长江女神”已经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不为人知的是,1921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门派中亚考察队支队长波普前来洞庭湖,也是在海维礼创办的湖滨大学院内处理了世界第一个具白鱀豚整体骨骼标本。这个故事以后将在“淇淇的天堂”里继续讲述。(全文完)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