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豚11纪事(8)网友抓拍到江豚却不知为何物(续)

(2011-03-01 22:03:54)
标签:

长江江豚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濒危野生动物

黄石

杂谈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江豚11纪事(8)网友抓拍到江豚却不知为何物()

 

江豚11纪事(6)记录了网友“拾光映影”抓拍到野生长江江豚照片不知为何物的故事,挺有趣儿。日前,这个故事又有了新发展,所以再记一篇江豚纪事。

主人公“拾光映影”真人是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干部胡国炼,爱好摄影,当他得知自己前几天抓拍到的竟是罕见的江豚时非常兴奋。222日下午,他拿起相机再次到江边,希望幸运再次降临到自己身上。他沿着江滩慢慢地走了一公里路,正当灰心时,突然听到一阵“咩咩”的叫声,他朝江中一看,“唉呀,好大的一只江豚!”在江面一冲一冲地,时而逆流劈浪,时而随波逐流,他立即举起相机,连拍了几张,终于有两张照片记录了水面的江豚。

 

   

江豚11纪事(8)网友抓拍到江豚却不知为何物(续)
江豚11纪事(8)网友抓拍到江豚却不知为何物(续)

    这张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江豚背部有伤痕,那是一道白色的口子。作者胡国炼连声感叹:“长江中的野生江豚为何越来越罕见,因为它们生存太艰难了!”

 

 

江豚11纪事(8)网友抓拍到江豚却不知为何物(续)
    这张图片放大后仔细看好像是两只江豚扭在一起。有网友跟帖说,是不是江豚在交配?

 

          当地东楚网—东楚晚报对胡国炼抓拍江豚一事作了长篇报道,标题是:“野生江豚成群归来 摄影发烧友偶拍罕见镜头”。

报道说,中科院水生所郝玉江博士看到这几张江豚照片后表示,这些年他们一直在省内长江江段考察野生江豚,除了石首保护区外,5年内没有发现过野生江豚的身影,特别是成群结队地出现更是罕见。

九江海事局武穴海事处刊江执法大队董志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1月下旬,他驾海巡艇在江面上巡航时,发现几只江豚在水面扑腾,但个头小。今年210日左右,他再次发现江豚,这次比上次还多,有五六只在一起嬉戏。董志军说,他当时也感到奇怪,他有好几年没有看到江豚了。他记得,2000年以前,他在江边经常可以看到江豚,那时看到的江豚个头大,有时看到它们时,是一排排的,在水面扑腾时,发出像羊一样的叫声,场面很壮观,现在很难得看到它们。今年看到两次,纯属意外,令人惊喜!

董志军说,武穴海事处刊江办事处在江边一条趸船上办公,推门便见长江,以前他们吃饭时,丢一块肉在长江里,顿时无数条小鱼游过来争抢食物,非常有趣。现在丢一块肉在江里,难得见到鱼过来抢食。他好几年都没看到江豚了,可能是与食物有关,江豚喜欢成群结队地出来觅食,它们往往并排在江中驱赶小鱼,将它们赶到江边后再捕食。

    另外,近几年难见江豚,可能与渔民过度捕鱼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有关,也可能与渔民非法捕鱼有关,有的渔民用电打鱼,可以将水下10米深的鱼打死,还有的用杀伤力极大的滚钩捕鱼。以前看到死亡的江豚,背部就有伤痕。

湖北师范学院生物科学系主任侯建军教授就武穴江段出现成群江豚接受采访时指出,长江黄石周边从鄂州杨叶至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全长76公里,是江豚的重要栖息水域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截污减排,长江黄石周边的水质变好,最近测量除总磷略有超标外,其余项目均达标,建议从鄂州杨叶至武穴江段建立黄石江豚自然保护区,成立专门的江豚保护机构,出台保护江豚措施,各地政府将渔民请上岸,财政对持证渔船进行补贴,并对渔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改行,杜绝渔民在此江段捕鱼,对江豚活动的通道、摄食和栖息环境进行全面保护,江豚才能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黄石水利水产局副局长余炳华表示,武穴江段出现成群结队的江豚令人惊喜,这说明长江水生环境变好,沿江两岸的渔政部门应深入调查和采取保护措施。建立黄石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议非常好,但首先要通过多方调查和论证,因跨地区,可以由市提建议,由省里向国家申报。

 

欢迎光临“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