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11纪事(9)第三次鄱阳湖江豚考察的权威报告

标签:
长江江豚白鱀豚白鳍豚濒危野生动物国宝鄱阳湖科考文化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江豚11纪事(9)第三次鄱阳湖江豚考察的权威报告
3月9日正在外地出差,晚上见到新浪微博网友xiongbear01发帖说:“水生所再次在鄱阳湖开展大规模江豚种群调查……等了两个星期!终于出来了!内容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疼不痒,不过好歹有些对这次考察的详细介绍……”
让我和xiongbear01一样等了两个星期的就是中科院水生所官网上9日正式发布的第三次鄱阳湖江豚种群调查权威报告。
水生所的这份报告说,2011年2月18日至25日,中科院水生所在鄱阳湖都昌水域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捕豚科研活动。本次科研活动由江西省都昌县渔政分局协助,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豚类国家级保护区2名技术指导、湖北长江新螺段长江豚类国家级保护区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保护区4名技术人员、石首4名渔民骨干和江西省都昌县合和乡32位渔民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共捕获江豚45头,数量上超过了过去两年之和。科研人员对捕获的江豚进行了形态测量、常规体检、注射个体识别PIT标记和科研样品采集,并对受伤的个体进行处理后重新放回鄱阳湖。本年度捕获江豚的肥满度和身体外观普遍好于过去两年捕获的个体。其中,雌性的数量较雄性多,并且17头性成熟雌性中的11头确认妊娠,妊娠率达64.7%。调查初步认为,鄱阳湖水情、鱼类资源量、渔业活动强度等对湖区江豚数量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是直接和明显的。调查显示,在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和江西省渔政局的重视和推动下,只要鄱阳湖周边县市继续加强对鄱阳湖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对渔业活动的控制,禁止非法渔业,鄱阳湖江豚群体的恢复和繁荣是有希望的。
2月26日上午,水生所和江西省都昌县渔政分局组织捕豚队全体人员还进行了总结和表彰。同时开展了渔民问卷调查,普及鄱阳湖江豚数量、分布及面临的主要危害等知识,呼吁渔民参与鄱阳湖江豚的保护事业,共建生态和谐鄱阳湖。至此,由水生所主持的、为期三年的鄱阳湖捕豚科研活动圆满完成。
江豚体检
科研人员与全体渔民合影
摄影:王小强
水生所的这份报告与此前新华网的报道基调基本一致,专业信息更多,但对捕获江豚状况的提法是“肥满度和身体外观普遍好于过去两年捕获的个体”,与此前报道的“皮肤完好无损,未发现上年出现过的被轮船推进器碰撞或定置网碰损的情况,仅有个别江豚头部留有陈年疤痕;个体体征良好,肥满度高,食物充足,营养状况比去年有较大改观”的提法相比较,显得更为谨慎,留有余地。
10日的荆楚网-湖北日报也对水生所的这份报告作了报道。
xiongbear01评价这份报告内容“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疼不痒”。我有同感,但该报告尽管不解渴,不过关键的数据还是令人兴奋:本年度捕获江豚的肥满度和身体外观普遍好于过去两年捕获的个体。其中,雌性的数量较雄性多,并且17头性成熟雌性中的11头确认妊娠,妊娠率达64.7%。最后的结论也让人看到了希望:调查显示,在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和江西省渔政局的重视和推动下,只要鄱阳湖周边县市继续加强对鄱阳湖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对渔业活动的控制,禁止非法渔业,鄱阳湖江豚群体的恢复和繁荣是有希望的。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有20多年听不到水生所科研团队作这种乐观的表态了!
xiongbear01在微博的讨论中说:据说去年,因为某些原因,江西渔政下了大力气整治了鄱阳湖非法捕鱼。我认为,鄱阳湖江豚生存环境有一点好转也令人欣慰,这与水生所连续三年的科考也有直接关系,因为科考本身也是对当地环保工作的一种监督。从这个角度说,建议鄱阳湖江豚科考项目继续坚持下去,年年监测,希望一年比一年好,如果相反,就应该追究当地政府不作为的责任。长江大环境不是那个地方政府可以改变的了的,但在局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确实完全可以的,江西方面从上到下真动真格的,鄱阳湖幸矣,江豚幸矣!生态好了,人人幸矣!
报告链接http://www.ihb.ac.cn/xwzx/kydt/201103/t20110309_3081037.html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