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周”独家关注:不该遗忘的“白鱀豚灾难”(二)

(2010-01-22 13:56:16)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淇淇

长江江豚

国宝

南周

绿色

30周年

野保

杂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白鳍豚悲剧:结束,还是开始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吕宗恕 发自武汉 北京

2010-01-20 19:55:32 来源: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 朱红军 曹海东 孟登科 实习生 郭海燕

 

                                  

“南周”独家关注:不该遗忘的“白鱀豚灾难”(二)

 

                                                     梁伟驰/制图

 

人类第一次看见“淇淇”,距今三十年,人类最后一次看见“淇淇”,距今八年,人类下一次看见“淇淇”,距今……

112日。三十年前的这天,一头名叫“淇淇”的白鳍豚被人们从湖南城陵矶抬到武汉,当做国宝一样伺候;三十年后的这天,它已成了一尊标本被摆在白鳍豚标本馆,浑身蒙尘,无人记起

和“淇淇”同样生活在中国长江,并且是这条母亲河中特有的另一种淡水鲸类哺乳动物——长江江豚,现仅有1000头,正以每年5%速度骤减。当年照料“淇淇”的科学家们如今再次绝望中疾呼,如果我们再不吸取白鳍豚灭绝的教训,“淇淇”的今天,就是江豚的明天

 

 

最近的死亡报告

 “每次只要一看到江豚死亡的消息,胸口总像被石头堵住了一样。”

 

 2009年岁末,王丁突然收到了一条“死亡”短信——

 1226日上午11时许,湖北洪湖一渔民在城陵矶(洞庭湖口)下游约5公里的仙峰水道江中发现一头死亡的江豚随水下漂,拾获后上交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这头雌性江豚,体表上新伤旧痕遍体,一看就知是被不法渔民在上游江段使用非法渔具滚钩致死的。

 王丁,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下简称水生所)前副所长。自2008年建立长江豚类保护网络以来,他的手机或者Email里经常收到一条又一条江豚死亡的报告,“每次只要一看到江豚死亡的消息,胸口总像被石头堵住了一样。”

最近,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官网上有消息说,11年来,仅长江监利段就发现有36头江豚死亡。而关注白鳍豚、江豚多年的河北电台编辑于江则统计到另一组数据,近两年,全江流域有报道的江豚死亡数近40头,还不包括没有披露或没有上报的。

曾经和江豚一样弥足珍贵的白鳍豚,最后的消息是2006年夏天,来自中、美、日等6个国家的鲸类权威组成国际联合考察组,耗时一个多月,从湖北宜昌到上海,往返行程三千多公里,连一头的踪影也没有发现。

这次伤心的探索之旅,最终成就了《纽约时报》的当年的普利策新闻奖,但毫无疑问,谁都不愿意以这样的新闻成就职业声誉。

更早的2002年,人工饲养了23年的白鳍豚“淇淇”还是离开了人类,这也是人类最后一次看到的活体白鳍豚。当年的饲养员龚伟明至今记得“淇淇”渐趋黯淡的眼光,“不知道是感激还是仇恨。”他说。

研究了二十余年豚类哺乳动物的王丁,有时恨透了自己的职业,总是周而复始被死亡的记忆刺痛,他说,其实早年间长江里还能经常看到白鳍豚,悲伤的是,见到死豚的头数总比活豚多。

1987年,水生所接到一头白鳍豚尸体,整个身体的伤痕有103处,全是被滚钩扎的。

1984年,长江湖北嘉鱼江段,一头体长1.5米的白鳍豚被人工电死。

1974年春节前夕,航运部门爆破清理航道,造成两对白鳍豚丧生,令人痛惜的是,在两个雌豚的肚子里各发现一个胎儿。

到了今天,人类连“水中大熊猫”白鳍豚的记忆都消失了,却在将同样的命运加诸它的姊妹江豚身上。

 (连载一)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0585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