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26)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长江江豚国宝鄱阳湖野生动物sos日记文化 |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26)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年10月22日
周四
鄱阳湖是我此行计划中的一站,学科组原来也正好有到鄱阳湖考察的安排,但郝玉江博士前几天得到鄱湖方面的来电说,由于今年干旱严重,水位太低,渔民们忙于生计,租不到考察用船,鄱湖考察计划只好放弃,这几天我一直在犹豫是不是一个人去鄱湖?今天上午9点20分,王克雄博士接到鄱湖都昌县和合乡一位渔民打来的电话,报告发现了一头死江豚,还比较新鲜。王博士马上安排人员去鄱湖处理,我赶紧提出随行采访的请求,得到王博士的同意。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
执行这项紧急任务的是研究生梅志刚和成福兴两位年轻人。10点20分,我们乘坐余秉芳师傅驾驶的丰田越野车出市区,上武黄高速,转黄黄高速,直驶鄱阳湖。在车上聊天才知道,这个月的6号,鄱阳湖渔民已经报告了一头死亡江豚,也是余师傅开车,小梅他们到现场处理的,但那头江豚已经腐烂了,拉回所里作了解剖,没有做标本。我的博客记录长江江豚年度生死薄,这么说仅在鄱阳湖一个月中就已经有2头江豚非正常死亡!
车到湖口转向都昌县,在都昌港码头接上和合乡渔民詹北山,然后前往和合乡。詹北山是水生所今年初在鄱阳湖科考捕豚时聘用的渔民,担任捕豚队长,所以大家仍叫他“詹队长”,一位很精干的年轻渔民,这次出船捕鱼正在县城停靠,专门陪水生所来人前往本村处理死亡江豚。
车到和合乡从街中穿过,很快下了湖,但湖里现在已经没有水了,干涸的湖底长满了大片的野草,往深处走,又变成了光秃秃的裸地,上面堆积着许多不大的空蚌壳,告诉人们这里的湖水退去很长时间了。再往里走,才看到两条细细的河床弯弯曲曲地在远方汇合,好像飘在空旷原野上的两条亮闪闪的银线,眼前的景象与印象中烟波浩渺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反差太大了!不过,詹队长告诉我们说,鄱阳湖每年冬季枯水期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但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鄱阳湖的影响确实非常明显,现在枯水期提前了一个月。
离我们最近的水道里停泊着几艘渔船,几位渔民正向我们的车招手,余师傅、小梅下车后和他们热情地打招呼,然后就跟随他们走到一艘渔船旁,一位瘦瘦的渔民从船边水中掀开了一个蛇皮袋,一头个头不大的江豚尸体就泡在湖水中,真可怜!
小梅、小成帮助渔民把这头可怜的小江豚抬上岸,初步检查,没有外伤,尸体还没有腐烂,但尾柄和胸鳍处的皮肤已像一层黑色的塑料一样开裂了,露出暗红色的肉。
我与两位渔民们攀谈,需要余师傅在一旁做翻译,才问清楚了他们一个叫詹开旺,一个叫詹开潮,俩人早晨8点多钟驾船捕鱼,在朱袍山湖面上发现漂着的这头江豚,当时已经死亡了,詹开旺马上给水生所打电话报告。
詹队长介绍说,鄱阳湖渔民从来不捕捞和伤害江豚,一是江豚不能吃,卖不出钱;二是当地习俗认为伤害江豚不吉利、犯忌,所以就是碰上误伤害的江豚一般也不愿碰它,个别的把死江豚弄回家熬油治烫伤,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后就更不报告了,因为怕到时说不清楚还担责任。詹队长顺口说出,前两天别的村渔民还发现1头被“迷魂阵”窒息而死的江豚,就没有报告。今年他们参加了水生所捕豚后,专家们作了广泛宣传,还赠送了印制精美的保护江豚宣传画,渔民们知道了保护江豚的价值,再发现江豚就主动报告水生所,10月6号的那头死亡江豚也是詹开旺他们发现报告的。
詹队长还告诉我,过去他们年年碰上死亡江豚,但今年碰到的比往年多。全鄱阳湖8个县,渔民几万人,肯定还有碰上死亡江豚的,只是从来不报告。
我在博客中记录长江江豚年度生死薄,来源都是各地媒体的公开报道,所记录的非正常死亡江豚数量,08年共20头,今年截至9月是9头,已经触目惊心!而现在,仅仅到鄱阳湖一个乡,就知道了3头没有公开报道的死亡江豚!这样无声无息消失的江豚生命在鄱阳湖还有多少?在洞庭湖还有多少?在长江中下游还有多少?每年因人为原因造成非正常死亡的长江江豚到底有多少?现在恐怕没人能说清楚。但2006年长江豚类考察已经告诉全世界一个清清楚楚的数字——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只有1200—1400头,仅相当于1991年的一半!照现在这样的死法,会加减法的人也很容易算出是个怎样的结果。
我只能说,长江江豚,挺住!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