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12)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长江江豚国宝sos野生动物环保日记洞庭湖城陵矶 |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12)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年10月14日
周三
在城陵矶上了公交,本来是想到洞庭湖大桥下车,但中途一座非常显眼的亭式建筑从眼前闪过,上边的牌子也看的分明:“水利部长江委城陵矶水文站”,哦,城陵矶水文站原来就在这里!久仰大名。我马上在前面的公交站下车,然后往回走了一段路,老远看到这座很漂亮的水文站高高地矗立在一根水泥柱上,从湖岸边通过一条窄窄的连接通道一直伸进洞庭湖,距离岸边大概有10多米,下面那根水泥柱上不同深浅的颜色,记录着被湖水浸泡的不同高度。今年南方包括洞庭湖旱情严重,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一目了然:黄色的湖水已经退到与水文站相距十米之外!正常情况下,水文站应该站立在湖水之中才对。我的判断后来得到了证实,网上报道称:“10月13日(就是昨天—博主注),城陵矶水位仅22.06米,比历史同期平均水位26.84米偏低4.78米,并且创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同期最低水位。”

第一次到岳阳,岳阳楼不可不去,但因为还要赶车,我没有登楼远眺,就在景区里走马观花转了一圈。斜阳照耀下的洞庭湖景色依然很美,蒲松龄神奇笔下描写的白鱀精灵白秋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美丽的洞庭湖中。如今,白秋练的故事还在世代流传,生生不息,而她的原型白鱀豚,却早已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从洞庭湖中悄悄消逝了!望着波光潋滟的湖光山色,我不禁发出杞人忧天的感叹:硕果仅存又危机四伏的长江江豚,还能在自己的家园生存下去吗?
博主补记:就在我离开岳阳一周后,“红网”—《长沙晚报》2009年10月20日报道称:洞庭湖132头江豚全部挤在狭窄的航道里。
原文如下:
前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副总裁格·奥尔格先生亲临岳阳,考察了洞庭湖里江豚的生活状况。据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介绍,当天下午,他们在长江入洞庭湖航道上共看到了14头江豚。“有一次,他们看到一头江豚在离停泊在航道中央的一大型货船只有约50米的地方游玩,感觉特别揪心。”
去年10月19日,城陵矶水位为25.6米,今年的低水位使得洞庭湖132头江豚全部挤到了狭窄的航道里。“航道里停泊了大量的货船不说,许多挖砂船趁低水位进行作业,严重干扰了江豚们正常的生活。”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分会长沙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张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洞庭湖江豚生活影响最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过度捕捞,造成江豚食物短缺;二是挖砂船过多,严重破坏了江豚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