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14)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长江江豚国宝sos野生动物环保日记文化 |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14)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年10月15日
周四
上午刚到“白公馆”,郝玉江博士就问我说,洪湖白鱀豚保护区的熊远辉科长正好在馆里,是否见一见?郝博士知道我原来计划从岳阳顺道到洪湖保护区进行采访,熊远辉科长也是多次电话、书信交流但未曾谋面的老朋友,只是因为赶在王丁老师和赵庆中馆长出门前回武汉,所以只好放弃了去洪湖的计划。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没想到和熊科长在武汉相遇,太棒了!
熊科长这次到水生所是专门为参加即将在武汉召开的世界鲟类大会设计制作参展展板的,我们见面一见如故,他马上停下工作,和我亲热地聊起来。我非常关切地询问洪湖保护区的情况,熊科长神色凝重地摇头说:“情况不好!”
洪湖白鱀豚保护区的全称是“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2年10月与天鹅洲白鱀豚保护区同时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的两个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所谓“新螺段”是指从湖北洪湖新滩口至湖北洪湖螺山之间135公里的长江干流。这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种群最密集的江段,因此成为对白鱀豚实行原地保护的唯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鱀豚自然保护区。但自保护区成立后,长江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这个江段也不能幸免,生活其中的白鱀豚种群数量迅速衰减,造成保护区无豚可保,处境艰难。新世纪以来,洪湖保护区实际上也转为保护长江江豚。熊科长介绍说,2006年长江豚类考察时,在洪湖江段发现的江豚数量是长江干流中最多的。我在中国渔业政务网上看到由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提供的消息说,2007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白鱀豚保护合作协调会议商定的内容中,就包括双方同意将原日方资助用于白鱀豚科学捕捞计划的资金改为用于湖北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护区故道豚类驯养救护设施建设,在保护区老湾故道内新建浮式江豚驯养设施、饵料培育池、救护室及电子监控系统,依托现有迁地保护经验,为长江豚类营造另一栖息繁衍场所,推动豚类保护工作。
但熊科长今天告诉我的最新情况是,洪湖保护区江段已划入大武汉经济圈,好几个大码头和一座大桥正在建设或筹建中,一批企业也在沿江上马,这个周末就有一个造纸厂组织的环评会。可以想象,当这些建设项目变成现实的时候,新螺段也将变成长江中游新的经济增长带,但那还是自然保护区吗?人与豚,经济发展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将在“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博弈,目前的强势一方显而易见,洪湖保护区面对新的困境。说到这里,我们都沉默起来,心情很复杂——135公里的新螺段今后该怎样实现科学发展?洪湖保护区前景怎样?这里的长江江豚们又命运如何?太沉重了!
前几次来“白公馆”都是蜻蜓点水,从今天开始,我将进营扎寨,零距离观察和寻访这里的人和豚,过去与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