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5)

(2009-11-05 16:49:06)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长江江豚

国宝

sos

野生动物

环保

日记

文化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5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1011日周日  荆州—宜昌—天鹅洲(续二)

 

第二个科研项目的执行人是梅志刚、张垒和董黎君三位小伙子,使用的就是昨天辗转荆州、宜昌借来的那台售价60万的鱼探仪。我和小蒋与三位年轻人一起搭乘保护区渔场丁场长驾驶的机动渔船,兴奋地驶离码头。

1972年,长江干流在这里完成了一次沧桑巨变,自然裁弯取直后形成现在的天鹅洲故道。从地图上看,长江就像一条蓝色的彩带飘舞而去,天鹅洲故道则像系在彩带上的一个环形结。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37年前浩浩荡荡的长江主航道,水面仍然很宽阔,让人一览无余,心旷神怡。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5)

 

             这是在天鹅洲保护区会议室墙上张贴的保护区地图,

         在我看来,天鹅洲就象长江这条蓝色飘带上美丽的蝴蝶扣。

                                     博主摄影

 

按照小梅他们的考察方案,我们的小船先向上口方向直线驶到头,然后掉头以折线慢慢行驶,梅志刚操作鱼探仪正式开始工作,要像梳头一样将21公里的故道整个过一遍,考察鱼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张磊和董黎君手拿望远镜坐在船头观察江豚,对他们来说这是任务,对我和小蒋来说则是看个新鲜。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心里那个美,就想着马上就要看到江豚出水的一瞬间该怎样欢呼。但盯着盯着眼睛就有些花了,水面波光闪闪的黑色浪花都像是江豚露出的黑色脊背,我们两个外行一次次一惊一乍的,连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两个半小时过去了,还是见不到江豚的影子。我已不止一次地询问丁场长,今天能看到江豚吗?好像丁场长能决定让不让江豚出来的似的。在轰响的马达声中,我就听清了丁场长回答的一句话,江豚都跑到下口去了!但小梅他们上午的考察结束了,小船回到码头。按计划,下午才考察下口方向。我们带着一丝失望同时又抱着一线希望上了岸,我跟小蒋戏谑说:“江豚真不给咱们面子,也不出来看望一下远道而来的朋友。”

 希望在下午。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5)

 

               我们乘坐的机动木船很小,不敢乱动,所以没有拍摄小梅他们

            的工作照。这是临近靠岸在船上拍摄的保护区码头,中间最高、最

            漂亮的建筑是“天天”“洲洲”生活的浮式网箱的大门,除了喂食

            时间平时都加着锁。

                                         博主摄影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