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6)

(2009-11-06 17:19:59)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长江江豚

国宝

sos

野生动物

天鹅洲

环保

日记

文化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6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1011日周日  荆州—宜昌—石首天鹅洲(续三)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午饭时,龚成科长主动提出,下午要亲自带领我和小蒋去参观相邻的天鹅洲麋鹿保护区。我一心想着江豚,还真忘了这里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麋鹿保护区,到了天鹅洲不去看看麋鹿也是遗憾,但此行最主要的期望还没有实现呢,所以仍然有些犹豫地问龚科长:“那还能看到江豚吗?”“肯定能看到!”龚科长回答的非常干脆。既然有了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我和小蒋毫不犹豫改变了计划。

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据说这在全国独一无二。从白鱀豚保护区乘车到麋鹿保护区,相连的路就是一条大堤。不过,半路上龚科长突然让车停了下来,笑嘻嘻地说:“先让你们看看我们的观豚码头。”哦,原来这里就是我在博客上表示质疑的观豚旅游码头(见本博客江豚09纪事(22):铜陵豚丁兴旺  天鹅洲观豚码头已落成”一文)!看来,龚科长因为看过我的博客,出于谨慎事先不说,现在把我们领到现场再作解释。所谓观豚码头,其实就是修整硬化的一段大堤,站在这里,视野十分开阔,平缓流淌的故道水面一览无余,确实是一个观赏江豚和风景的绝佳地点,而堤上除了立起了一座紫红色的标示墙之外,并没有修建停靠船舶的码头和栈道,也就是说,虽然叫旅游码头,实际上是一个观豚平台,游客们不是下堤乘船而是到此平台观看江豚,自然不会干扰影响故道中江豚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眼见为实,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观豚,又能开发出旅游资源造福当地,用时髦的话说实现双赢,我没有理由不赞成。只要对江豚没有威胁和不利影响,开发观豚旅游本身也是最好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呀!百闻不如一见。但我仍然秉持作为一名媒体的环保志愿者对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的关注,也仍然担忧当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经济与保护野生动物发生矛盾的时候,追逐眼前利益、地方利益的巨大动力可能让良好的初衷变了味。

我们在观豚旅游码头上驻足眺望,期待着一群江豚在波光闪闪的水面上露出优美自在的黑色脊背,哪怕只是一瞬间也知足了。但今天真的不走运,直到恋恋不舍的离开码头,也没有一头江豚出来打个招呼。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6)

 

       这座标示墙是天鹅洲观豚码头的唯一建筑。

                                     博主摄影

 

麋鹿保护区的正门更像一座动物园。我们跟着龚科长一直走进保护区的深处,踏着湿漉漉的草甸,恍若置身于一片洪荒之中,广缈的天地,茂盛的芦草,鹭飞鸟啼,一派原生态的温馨气息。走上一条矮矮的土堤,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裸露滩涂,一群群或卧或立的麋鹿就在滩涂的尽头悠闲自在地休憩,我曾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看到过麋鹿群,但那里场地狭小,仍然像囚禁在动物园中,而天鹅洲的麋鹿已经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妙不可言的自然美景。这时,龚科长兴奋地指着左前方说:“看到没有,那里就是我们保护区的故道!”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水土相连,湖北还能有这么一大块宝地,真是太美了!这是我的此次天鹅洲之行的意外享受,谢谢龚成科长!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6)

 

           天鹅洲麋鹿保护区的正门更像一座动物园。

                                       博主摄影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6)

 

           仔细看,一群群或卧或立的麋鹿正在滩涂的尽头悠闲自在地休憩

                                          博主摄影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6) 

 

        博主和龚成科长(中)、中青报记者蒋昕捷(右)在

       天鹅洲这块风水宝地上合影留念。

                                       

回到白鱀豚保护区,见到也是刚刚收工的小梅三人,第一句还是问:“下午见到江豚了吗?”张垒抢着回答说:“看到了,将近20头吧!”一旁的龚科长马上接过话头说:“20头?绝对不止!”不管止不止,我已经羡慕死张垒他们了。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大家劳累了一天,但晚上并非休闲娱乐,而是豚类研究保护业务讲座。今天是周日,但保护区科室以上领导和业务骨干都按时坐在会议室认认真真地听讲座。郝玉江博士、赵庆中馆长和博士生张垒分别作了“长江豚类的研究保护”、“鲸类常规监测方法”、“鲸豚救护技术”等三个讲座,郝博士最后又介绍了自己今年的“香港海洋公园动物训练会议纪行”。业务讲座一直到10点多结束,内容很丰富,连我这外行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水生所和天鹅洲保护区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到横沟镇我们住宿的天鹅宾馆,中青报小蒋又对郝玉江博士和我进行了采访,一直聊到零点,话题只有一个:白鱀豚的消失和长江江豚的保护。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