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6)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长江江豚国宝sos野生动物天鹅洲环保日记文化 |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6)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年10月11日周日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午饭时,龚成科长主动提出,下午要亲自带领我和小蒋去参观相邻的天鹅洲麋鹿保护区。我一心想着江豚,还真忘了这里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麋鹿保护区,到了天鹅洲不去看看麋鹿也是遗憾,但此行最主要的期望还没有实现呢,所以仍然有些犹豫地问龚科长:“那还能看到江豚吗?”“肯定能看到!”龚科长回答的非常干脆。既然有了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我和小蒋毫不犹豫改变了计划。
从地图上看,这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紧紧相连在一起的,据说这在全国独一无二。从白鱀豚保护区乘车到麋鹿保护区,相连的路就是一条大堤。不过,半路上龚科长突然让车停了下来,笑嘻嘻地说:“先让你们看看我们的观豚码头。”哦,原来这里就是我在博客上表示质疑的观豚旅游码头(见本博客“江豚09纪事(22):铜陵豚丁兴旺
我们在观豚旅游码头上驻足眺望,期待着一群江豚在波光闪闪的水面上露出优美自在的黑色脊背,哪怕只是一瞬间也知足了。但今天真的不走运,直到恋恋不舍的离开码头,也没有一头江豚出来打个招呼。
麋鹿保护区的正门更像一座动物园。我们跟着龚科长一直走进保护区的深处,踏着湿漉漉的草甸,恍若置身于一片洪荒之中,广缈的天地,茂盛的芦草,鹭飞鸟啼,一派原生态的温馨气息。走上一条矮矮的土堤,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裸露滩涂,一群群或卧或立的麋鹿就在滩涂的尽头悠闲自在地休憩,我曾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看到过麋鹿群,但那里场地狭小,仍然像囚禁在动物园中,而天鹅洲的麋鹿已经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妙不可言的自然美景。这时,龚科长兴奋地指着左前方说:“看到没有,那里就是我们保护区的故道!”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水土相连,湖北还能有这么一大块宝地,真是太美了!这是我的此次天鹅洲之行的意外享受,谢谢龚成科长!
回到白鱀豚保护区,见到也是刚刚收工的小梅三人,第一句还是问:“下午见到江豚了吗?”张垒抢着回答说:“看到了,将近20头吧!”一旁的龚科长马上接过话头说:“20头?绝对不止!”不管止不止,我已经羡慕死张垒他们了。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大家劳累了一天,但晚上并非休闲娱乐,而是豚类研究保护业务讲座。今天是周日,但保护区科室以上领导和业务骨干都按时坐在会议室认认真真地听讲座。郝玉江博士、赵庆中馆长和博士生张垒分别作了“长江豚类的研究保护”、“鲸类常规监测方法”、“鲸豚救护技术”等三个讲座,郝博士最后又介绍了自己今年的“香港海洋公园动物训练会议纪行”。业务讲座一直到10点多结束,内容很丰富,连我这外行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水生所和天鹅洲保护区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到横沟镇我们住宿的天鹅宾馆,中青报小蒋又对郝玉江博士和我进行了采访,一直聊到零点,话题只有一个:白鱀豚的消失和长江江豚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