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4)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长江江豚国宝sos野生动物环保杂谈 |
分类: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
SOS:直击保护长江江豚第一线(4)
—— 我的白鱀豚故乡寻访日记
2009年10月11日周日
从保护区大院出来一百多米走上一个土堤就是天鹅洲故道,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辽阔的水域,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课题组即将开展工作的地方,是保护区的小码头,停靠着两艘巡逻艇,右边的“天豚1号”又大又漂亮,非常抢眼,显然是新装备。而在码头左侧一百米开外,一条浮桥连接着两个正方体的浮式网箱。我刚走到网箱旁边,两个黝黑的脊背——“天天”和“洲洲”伴随着“哧哧”的喷气声冒出水面,象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它们见人兴奋,殊不知我见豚比它们见人还兴奋。
龚成科长带着渔场丁场长等两位渔民配合水生所课题组的体检,他们之间的合作显然非常熟练默契,各项准备很快就绪。我正纳闷怎样把两个小家伙弄上来,只见龚科长招呼着几个人在网箱的四个角拉起网,开始从一边高抬,很快就把“天天”和“洲洲”赶到了一个角落里,然后慢慢拉起网,渔民弯腰轻轻地一个一个抱上了岸。整个过程不仅人员操作相当熟练,其实“天天”和“洲洲”也相当配合,暂养不到二年,进步真是不小。
小哥俩儿被并排安放在泡沫垫子上,这就是它们的体检床。我这是第一次与江豚零距离接触,细细端详它们那憨憨可爱的样子,轻轻抚摸它们那比缎子还要光滑柔腻的黑灰色皮肤,手感那个爽!科研人员在忙碌地挨个量体长、测胸围,两个小家伙偶尔挣扎一下,劲蛮大的。有人在一边时不时给它们身上浇点水,让它们放松,龚科长一边忙着一边提醒:“小心别浇到喷气孔里!”鲸类动物和人一样靠肺呼吸,如果不慎把水灌进它头顶的喷气孔里是会呛死的。突然,“天天”转头去咬旁边的“洲洲”,被丁场长一手拦住没有得逞。龚科长指着“洲洲”背上的一条印痕说:“你瞧,它们经常打架,这是最近才发现的。”我问谁厉害?龚科长说:“大的(天天)总欺负小的(洲洲)。”
接下来,经验丰富的赵庆中馆长亲自在“天天”和“洲洲”的尾鳍抽血样,而女博士吴海萍、余学颖则给它们做B超。最后是给它们量体重,由渔场丁场长挨个抱着站到秤上,过秤后再减去丁场长的体重。
也就半个多小时,“天天”和“洲洲”的常规体检全部完成,所有数据需要回武汉处理,但仅从体长、体重看,“天天”1.43米、81.4斤;“洲洲”1.36米、69.2斤,都比7月份长了几公斤。龚科长说,秋天到了,它们该长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