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9)

(2008-08-01 21:46:15)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野生动物

淇淇

明星

原创纪实

连载

文化

环保

分类: 淇淇传奇连载

二十三、20世纪最后诀别的白鱀豚人间信使

 

19991110日,《光明日报》刊登记者曲冠杰的报道“拯救白鱀豚刻不容缓”,其中提到:“1998年,在上海市崇明岛西部滩涂,民工曾发现一头体长二米多,重达100多公斤的雌性白鱀豚,因不识其为何物,白鱀豚身陷池塘达7天之久,失去了抢救的宝贵时机,后虽由有关单位和专家大力抢救,结果这头白鱀豚仍因绝食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实际上,这是20世纪最后一位非常特殊的白鱀豚人间信使,它与人类亲密接触却又来去匆匆。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这位20世纪最后的白鱀豚人间信使至今几乎已经被忽视、被遗忘。

所幸的是,根据农业部东海区渔政局张嘉秋先生提供的抢救这头白鱀豚整个过程的珍贵照片资料和东海区渔政局事后向国家农业部报送的工作报告,现在可以为20世纪最后的白鱀豚人间信使整理出一份历史记录:

1998年2月18日下午,正在上海市崇明县绿华乡滩涂上为个体老板陈希明开挖鱼塘的安徽民工刘本珠、徐三保等人,在江边堤坝被挖开的一个口子附近,发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巨大“怪鱼”,正在一个很浅的水坑中挣扎。几位民工兴奋异常,立刻商量着把它抓上来,弄回家去“美餐”。幸亏个体老板陈希明闻讯赶来,一眼看出搁浅在水坑里的“怪鱼”好像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白鱀豚,这可吃不得!在他的劝阻下,几位善良的民工很快放弃了“美餐”念头,并听从老板的指挥,用一辆独轮小推车,将这头白鱀豚推到附近的养鱼塘放入暂养。

这头白鱀豚虽然得以幸存,却又被命运捉弄。

绿华乡滩涂位于崇明岛最西端。由于这个养鱼塘本来就十分偏僻,交通不便,又无通讯,陈希明、刘本珠等也没有及时报告,致使直到326日,也就是9天之后,崇明渔政站才得到这个重要消息。他们立即赶到绿华乡滩涂养鱼塘,经过初步确认是白鱀豚。按照管理程序,当农业部东海区渔政局长江处陈正国处长接到报告的时候,时间是327日上午820分。

这可是个太重要太重要的报告!

陈正国处长迅速做出紧急部署,首先通知下属的崇明中华鲟抢救中心马上保护好现场,然后会同上海市渔政处等单位立即驱车赶赴崇明,于当天下午2点到达现场。他们看到这头白鱀豚正在在养鱼塘中缓慢游动,但很明显,它的身体看上去已经比较虚弱。

328日下午230分,中科院水生所张先锋、赵庆中两位专家携带抢救设备从武汉火速到达崇明现场。

因为当地不具备就地抢救条件,陈正国处长马上向上海柏沅娱乐有限公司海豚馆老板台商王茂生先生求助,得到积极响应。

31日上午11点,上海柏沅娱乐有限公司海豚馆派出的专业捕豚队抵达现场,并马上开始组织捕捉。由于豚体太大,最后由5个人协力在水中用专用担架将白鱀豚抬上岸。水生所专家张先锋、赵庆中等立刻对它插胃管、灌盐水,处理外伤,实施抢救。此时,闻讯前来围观的群众已达上千人,人声嘈杂,秩序混乱。专家们大声劝阻,告诉群众白鱀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精神紧张,不利于抢救。于是,诺大现场很快安静的鸦雀无声。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9)

   

      20世纪最后的白鱀豚人间信使已经骨瘦嶙峋,成为这个珍稀物种走向灭绝命运的写照!

          感谢农业部东海区渔政局张嘉秋先生授权本堂主首次发表这张极富震撼力的佳作

      

在做完紧急抢救措施之后,抢救小组决定立即将白鱀豚装上卡车,运回上海继续抢救。崇明警方派出警车开道护送。渡过轮渡到达对岸后,宝山警方的警车已等候多时,并一直把运送白鱀豚的卡车护送到上海柏沅娱乐有限公司海豚馆,到达时间是下午450分,一路上没有耽误片刻。

海豚馆已经为这个不速之客腾出了最大的一个饲养池。但这头白鱀豚没能享受人们的这份盛情,它就在担架上接受全方位的抢救。遗憾地是此时专家们已无力回天,这头白鱀豚于下午5:50分死亡,距离到达海豚馆刚好一个小时。

水生所白鱀豚馆馆长赵庆中对它进行解剖,确认为雌性老年个体,体长2.26米,有生育史,但已丧失生殖能力;它的心脏、肺、肝等器官均已病变,而胃内没有任何食物,只有1枚罪恶的鱼钩、1枚塑料瓶盖和几块泥巴。这位年老体衰、已经丧失生殖能力的白鱀豚一生中繁育过几个子女?它也许已经成为一个白鱀豚大家庭的祖母,但它的子孙也许都早已先它而夭折。在它的身上,不正是白鱀豚从极度濒危迅速走向灭绝的写照吗?!

据专家们综合分析,这头白鱀豚可能在217日以前就被潮水从堤坝缺口冲上滩涂,搁浅在水坑里。而整个长长的堤坝只有这一个被民工挖开的缺口,长度也不过2米多,是什么力量让它一定要从这唯一的缺口上岸搁浅?也许,它的唯一希望就是要和人类见上最后一面!?

这头白鱀豚从被发现至死亡经过了12天,它在养鱼塘里孤零零地生存了11天之久,而不是先前报道中说的7天。根据解剖分析,它因年老体衰而搁浅,又在长达12天中不吃不喝,造成营养不良,严重脱水,最终因心力和呼吸衰竭而死亡。养鱼塘里鱼很多,为什么它却以绝食度过自己最后的生命?它是想用绝食来向我们人类表达什么?

1990年代以来,长江中几乎已见不到白鱀豚的美丽身影。而在下游端的长江口,更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崇明岛以东的圆圆沙和川沙各获得1头白鱀豚之后,已经30多年再也没有发现过它们的踪影。现在,这位年老体衰、已经丧失生殖能力的白鱀豚祖母,作为20世纪最后的白鱀豚人间信使,是在这个时间、选择这个地点、用这种方式,向我们人类做最后的诀别!

2003年9月29日《青年报》刊登题为“最大白鳍豚标本亮相”的报道,记录了20世纪这位与人类最后诀别的白鱀豚人间信使的归宿:

 

     昨日,目前国内最大、造型最优美的白鳍豚标本在上海动物园科学教育馆与广大游客见面了。此次展出的白鳍豚标本是22岁半的老年雌性个体,长2.26米,重约100公斤,19982月在崇明滩涂水坑中搁浅,虽经全力抢救,终因严重衰竭死亡。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9)

 

                       白鱀豚祖母以这样一种美丽的姿态向人类告别

                            资料来源:上海动物园科学教育馆

 

远在武汉人工饲养池中孤独的“淇淇”连它的面也没能见上。

 

(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或或链接“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拜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