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闻评论 |
截至2011年10月16日,京沪等12省份公布了收费公路摸底调查结果:12省份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7593.5亿元,去年收费额1025.7亿元,收费公路里程超3万公里。2010年度经营情况,只有北京利润是正数,不到4亿元,其他多数亏损10亿以上,山东更是亏损87亿元。12省市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超7500亿元,收费公路去年收费额达
1025.7亿元。(10月17日《新京报》)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既气愤又无奈的消息。气愤的是,在公众眼中日进斗金的大好产业,公布出来的数字,却是如此难看。无奈的是,从上述的公布数据中,专家们又得出了一个结论——— 短期之内仍难取消收费公路。这也许是这次调查活动想要的结果。
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难以服众的,因为这与大家的感受,实在是相去太远了。面对那些不知道是怎么样算出来的种种账目,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账目的出炉过程是怎么样的?是各地收费公路公司自行报账,还是由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通过审计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数据涉及公众未来N年还需要承担的过路费用,公众在这里面是否有机会行使相应的监督权力?这些“亏”得难看的账目,经营者们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当初“费改税”时种种信誓旦旦的承诺,有多少还算数?相信这些疑问的答案很多人也想知道。
人们还想知道的是,收费公路这个大好的吸金行业,是如何变成为亏损大户的?它的漏洞在哪里?为什么收了几十年费,不仅没有减少大家的负担,而且,公众背在身上的债务,似乎正有往上涨的趋势。以情况较好的北京为例:北京高达20.14亿元的收费用于偿还利息,贷款本金则只偿还了5200万元。北京从1987年以来累计银行贷款及其他债务455亿元,但截至2010年底,债务余额为439.23亿元。这是不是意味着,23年来每年才平均偿还几千万元的债务本金?如果照此下去,还清400多亿的贷款要到什么时候啊?要知道,在本次公布的12个省市中,这是利润唯一是正数的城市。而且,其收费通车公路总里程所占比例仅为3.87%。其他地方的情况,就可想而知。
有关部门必须拿出一套能够服众的数据,才能够解决民众由于感受与实际状况不接轨而造成的焦虑感。这种服众,既包括让民众信服的数据采集机构,数据采集方法,以及数据产生的过程,同时需要给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结论。这件事情,绝不是哪家收费公路公司的“私事”,因为它涉及所有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必须要有权威的第三方介入,甚至由司法介入,查清楚巨大“亏损”,是通过哪些漏洞跑掉的?如此巨大的亏损背后,你可以代我们相信,但我是有权利怀疑的!
公布收费公路摸底调查结果,只是第一步。在令人信服的审计报告出来之前,先别忙着下结论。而应该本着严肃而科学的态度,把民众的疑惑搞清楚。如果交一本糊涂账,就让大家相信可以再继续合理收费几十年几百年的话,就太离谱了——— 你总不能让老百姓无休无止而且不明不白地去承担经营不善或投资失策的代价;更不能把赚钱说成赔钱,把盈收变成亏损,一直那样收下去吧?如果确系“亏损”,必须查清楚亏损的原因,经营者们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果长期“亏损”不仅不承担责任,而且还想作为继续收费的理由,这事,经营者自己说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