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思想工作
(2015-12-28 13:47:25)
标签:
情绪研究生管理医学研究毕业 |
分类: 没有大事 |
晨间,看到来自朋友圈的信息:
“几年前的周末自己会用很随意的口吻说 我去上自习了 如今的周末总是一个不小心就睡大头觉 有些怀念那个说上自习就上自习的时光 也许又是obsession发作了 负能量了一把 想起琐男前些日子和我说已经感受不到自己身上那种特质了 又想起有些“赢家”给自己带来的种种不安和焦躁 今天左想右想 还是觉得 本应秉持的修心之道不能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变故而放弃 朋友圈里有很多老板级的人物 想来想去还是发出去算了 人总要学会克服一些恐惧 尽管我十分害怕别人会PM我担心我什么的 只是觉得 obsession总该有个了结 不然就是人生的无底洞 永远爬不出去 就伴随着这条状态 就算是一个仪式 找回以前的那种感觉 继续修炼 继续狠狠地拼下去”
我的这位朋友,并没有使用任何标点符号来断句。这倒阻碍不了别人读出其中的情绪。我也没有征得他的同意,就摘了过来。毕竟,他也说了,“ 朋友圈里有很多老板级的人物,想来想去还是发出去算了。”
这位朋友算我的师弟,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他正在国外进行研究。可以想见,这样一条内容里,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绪。往简单里说,这是还没有过来的人,在过来的过程之中,难免发出的呓语。这些很带情绪感的用词,清晰无误地表明了这一点。
他所说的这些话,难免令我想起2010年的冬天。彼时,我也在国外求学。所要面临的重大关口是,在即将毕业时,该如何抉择?彼时的自己,整晚的想这些问题,甚至写了一个很短的小说。在小说里,主人公杀死了自己。在现实里,一切都无需改变。
伴随着毕业的压力,人们的心里难免惊惶不定。一方面,从学生的视角,来望向未来的工作乃至于他者的竞争,非常的短浅且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从过来人的角度回望,当时的所思所想,虽有现实背景,却倒不至于身临绝镜。
上个礼拜,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归国留学人员考核汇报工作会。我谈到,等经历了国外较高强度的压力工作后,感觉现在涌来的各种工作都没有压力感,即便它看上去既紧迫又重要。事后回想,这就是一种活过来的感觉吧。天可怜见,我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总是感觉周身局促不安,在外界压力的逼仄下,放不开手脚,只觉羸弱不堪。
反过来说,当感觉自己羸弱,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那大多与自己的软弱病发作有关系。当这种病症发作时,一直与其做斗争的你,陷入了无依彷徨的状态。很显然,你暂时输给了内心的自己。于是,你只能“一不小心睡大头觉”。不安和焦虑主导了生活状态,进而无法放开手脚,在不断固缩的圈落里,无法抽身或动弹,最终束手就擒了。
更深一层讲,这可能源于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足。这里的“学习”是一个泛指。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挣扎,才能获得教益,才能取得进步。可是,体现进步的势头太过微弱,一时又无法体现或考察,便会令人颓丧,甚至产生退却。
遗憾的是,别人永远无法感受你,即便他们给你温暖的建议。在别人看来,这多半只是透露了自己某种糟糕不堪的情绪。毕竟,当你被考察的时候,没人愿意看到这样的一段情绪波动。人们更喜欢看到的,是结果,而非过程。不过,也倒没有必要顾影自怜。别害怕,周围的很多人如你一般,也在自己的问题圈子里挣扎不堪。
如何打破?我立时也没有答案。发一条如上文这样的状态留言,引来三五好友的PM关切,在一番私聊中或能调整些情绪,让身在国外的这个圣诞新年心情舒畅一些。而更建设性的建议,则可能是从一些具体的任务型事件做起。
比如,立刻写下未来一周、一个月或一年内的重要目标,在纸上一番描画后并逐一分解。最终,挑选一件你现在可以马上去做的事情。等你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你便悄然转换到一种建设性的工作状态之中。
旧年即将而去,新年迫不及待。这些时候,难免令人多些思考。有时,细思极恐!感叹时间之悄然无情,刀刀袭来,淬不及防。却也惊叹时间之瑰玮,滴答密匝,隽永恒长。与时间更好地相处,成为好朋友,也是我之所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