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第二次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

(2022-12-02 06:08:55)
标签:

共读活动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精彩分享

ppl

分类: 我的心情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第二次读书分享会如期举行

由我领读的中国教育报“给老师的读书会”第四季阅读活动,如期举行第二次读书分享会。分享会由中国教育报种子阅读教师姚文静老师主持。

第四季共读活动,阅读的是我的著作《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本书的第二辑,重点介绍了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四个关键能力,它们分别是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44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是启动的推动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文件。在这份文件中,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聚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上,为核心素养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能力首次被提出,是在1974年。德国职业教育学家梅腾斯发表了题为《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的论文,他认为:关键能力是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也是胜任人生生涯中各种不可预见变化的能力。此后,关键能力的这一提法逐渐被各方所认同。

重视和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1992年,澳大利亚费恩委员会从未来所需要的人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七种关键能力的素养框架,要求青年具备搜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意图和信息的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使用数学理念和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出版的《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中对关键能力做出解释,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四大支柱。2005年,世界经合组织提出,促进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有三个,分别为互动工具、异质性团体互动、自主行动。最近十多年间,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将人才培养的关键聚焦在关键能力上,不仅在学理层面做了多方的探究,在实践层面也全力推进,努力抢占21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制高点。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总是通过他的行动、他所做的事情体现出来的。一个人非常熟悉交通规则,充分学习了驾车的基本理论,对车辆的构造也很了解,并不意味着他就具备驾驶车辆的能力。只有通过观察他是否能熟练地开车上路、是否能在不同的道路上平安驾驶、是否能应对各种复杂的路况才能做出判断。同样,如果你想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就必须要给他创设团队合作的实践场景;如果你想知道学生是否具备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也需要让其承担课题研究的相应任务。人总是通过一次次的行动,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展现自己的能力水平的。做任何一件事情、完成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相应的能力支撑。

关键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中,具有普适性的、有助于人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的为数不多的核心能力。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关键能力是人在这个社会生存和生活必须要具备的。比如说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在繁杂的信息中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关键信息,具备文化判断力等;其次,关键能力总是与实践紧密相连。人们通过实践习得某种能力,这种能力反过来又会促进实践的有效开展,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正如怀特海反复强调的,那些仅仅被大脑所接受却没有经过实践或验证、或与其他东西进行融会贯通的知识,不仅没有什么意义,还往往极其有害,因为这样的学习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更别谈关键能力的培养了。第三,关键能力是超越学习载体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历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也需要良好的学习态度。但籍此形成的关键能力又是超越学习载体的,与知识技能、学习经历、情感态度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体现出来的是人的综合能力水平。比如说,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才较短时间内把握某一主题核心框架和主要信息呢?其基本的方法:先通过权威的百科全书对所要研究的主题有概要的理解,再通过时间轴纵向勾勒该领域的重大节点,通过时段的大截面横向全景式地了解该领域的主要流派和演变趋势,由此快速确立该主题的立体架构,明了其发展的关键,把握要点。这就是一种关键能力具有超越学习载体的、综合性的特点。第四,关键能力是面向未来的。一个巨变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是不可预测的未来,要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有一些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关键。比如说终身学习的能力、文化适应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创新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等等。

关键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育阶段,要着力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相互链接、联动发展的关键能力培养体系,细化任务、明确路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培养和推进。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121日晚7:30,读书分享会在姚文静老师的富有诗意、充满激情的主持中开始。姚老师特别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点谈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以前经常抱怨孩子一届不如一届,抱怨现在的诱惑太多,学习和生活的条件太好,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但是却从未想过,导致这样的现状的内在因素是什么。教师和家长要努力的,是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材料,创设适宜探索的环境,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育需要唤醒,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河南省方城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杨新勇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巧借作业设计,培育学生高级认知能力》。他结合教学案例从课前安排资料收集,设计预习作业,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开展课堂辩论,设计释疑作业,培育学生思辨能力;课尾构建知识网络,设计图表作业,培育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课后组织走访调查,设计实践作业,培育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等四个方面,结合读书体会做了交流分享。

上海市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梁晓武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追溯曾经,反刍当下,展望未来》。他从哈佛大学校徽的标志隐含的“不唯书,不唯上”出发,介绍了本校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对所学“数与数运算”相关知识内容的知识梳理,找到教材练习编写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建的意见和建议,对“学而时习之”做出了新时代的解读,也给《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一书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案例!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东校区的刘红蕾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巧设课堂活动,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如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切实提高学生能力?刘老师结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教学内容介绍了课堂上合作探究、开展小组活动的具体做法。她提出的转思想,不怕“乱”;小学具,作用大;立规矩,建保障;慢下来,重实效;提默契,促合作的实践经验,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

浙江宁波高新区实验幼儿园的蔡佳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在“每周小结”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蔡老师看来,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蔡老师和孩子共同协商拟定《自我学习提示单》,让学生借助该工具进行自我管理,每个周末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总结得失。慢慢地,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文学院院长刘文玉、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中心学校汪荣会老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覃丽春老师、江苏省镇江市江南学校何庆玲老师进行了线上的圆桌座谈。刘文玉老师在介绍了和我相识相遇的四部曲之后,重点探讨了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汪荣会老师回顾了自己从教以来阅读与自身专业成长的经历,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她的真诚、她的勇敢让大家非常感动!覃老师从沟通交流能力回溯到听说读写能力,总结了沟通交流能力的4个观点,并引导大家发挥想象力,共同营造共同朗读、共同写作和相互倾听的佳境。何庆玲老师就独立思考的话题,反思自己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分享会欲罢不能,前后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阅读的味道真甜,那种甘甜流淌在共读小伙伴们的心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