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好的自己

标签:
核心素养专业能力呵护童心换位思考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做更好的自己
文/胡胡
翻开常生龙老师的新作《给教师的5把钥匙》,便欲罢不能,书中没有那么多专业的术语,而是从一个个案例中给我们工作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用一个个案例来解答。本书一共讲述了五把钥匙,让我们细细品味,有所收获。
核心素养是我们当下热谈的一个概念。作者也讲述了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提高专业能力,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具体到每个个体和学习实践中,却少有更有效的办法。要么没这个主动意识,要么没时间没精力,也正因如此,对学校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往往被动地应付和完成。阅读和写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证明这一点。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修养心灵,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只是读还不会有更好的效果,要学会记读书笔记,要能够把读后的想法写下来。
呵护童心,让孩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课题,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失败和挫折,孩子才可能从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才可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我们自己也要拥有童心。才能去呵护童心。
没有老师不爱学生,有的老师说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千真万确的,父母是否会爱,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常常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其实这不是真爱。
如果是真爱,首先要学会换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高兴做的事,就不要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到十一点多,没有业余时间做喜欢的事,发展兴趣爱好,每天的书包重得几乎无法承受,如果是我们这样每天工作,我们愿意吗?还要少一点批评和抱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开车的时候夫人坐在身边唠叨没完,自己心情一下就会变得急躁。所以,多体谅孩子的感受,多鼓励他们,多包容他们。常想想,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未必如他们,想想自己那时的感受,对现在的学生就会心慈手软很多。
其次是学会放手。放手就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他们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这是对孩子的信任。而文中也用案例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学生内心有了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学习行为才可能发生。而我们习惯包办,好像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最好是孩子每天都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每件事都帮他做好。某种意义上讲,帮助孩子做了很多事就是剥夺了他发展这方面能力的权利。时间长了,孩子不仅不会做,连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都得不到发展。课堂上的时间很少,学生基本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创造机会,多些耐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能宣泄情绪,更能促进思考。在陪伴的时候,给予更多的温暖和力量。孩子毕竟还小,很多方面未必知道如何判断,如果有了方向的问题,还是可以适时地指出。作者说,要有一颗学生的心,叶圣陶说要做小孩子,要做孙悟空,是同样的道理。
只有不断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关于这本书,我还会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