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教育在“职普融通”中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2022-11-11 06:15:48)
标签: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职普融通

职业规划

ppl

分类: 教育漫谈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发展,近年来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无论是去年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还是今年51日起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以及刚召开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职普融通”,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要相互融通协调发展。

“融通”的原意是指相互连接、没有阻塞、融会贯通,引申至当下的教育语境中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会贯通,通过“职普融通”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整合两种类型教育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发展共育人才的目的。

要将“职普融通”这篇大文章做好,普通教育应该更加积极主动,有更大的作为。

首先,普通学校要积极开展“职普融通”教育实践

在普通学校开展“职普融通”教育,有多重路径可以探索。

一是探索“学籍流动”,即“高一时注册普高学籍,高二分流时选择中职学籍或普高学籍”,让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之后再做选择。这样的实践探索,一方面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要防止具体时间的过程中“擦边球”,让一些原本没达到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去参加高考,违背了这一做法的初衷。

二是在普通学校里开设相关的职业课程,或者让学生走进专门的职业学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来熟悉一种或多种职业的运作模式。熟悉和了解一门职业,采取蜻蜓点水的参观、观摩等方式是做不到的,职业课程建设是保障。当然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可以从职业教育、各行各业中去找寻。

三是让学生走到真实的机构、企业或工作场景,去了解职业的特点。就拿作为职业启蒙教育理念发源地的德国来说,他们在幼儿园三年4000多个小时的课程中,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初步认知社会。比如参观警察局,了解警察做什么、学习报警、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学习坐车,记回家的路线;到自由市场买东西,学习挑选、认识商品,感知金钱数量和交换形式;等等。在美国,每年4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6-16岁的孩子跟随爸妈上一天班,在感受父母工作氛围的同时,也了解了社会不同职业的构成。

四是请不同职业的从业者代表到学校中来,给学生介绍各自职业的特点,了解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那些在职业领域有一身绝活的人才,会更新学生对职业的观念,提升他们的职业兴趣的。

五是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

普通教育在“职普融通”中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其次,教育系统要对“职普融通”做系统性的规划

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内容之一就是了解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职业,从事这些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本领,做哪些基础性的准备,这些职业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是什么,等等。教育系统要加强“职普融通”的系统规划,对普通教育开展“职普融通”做出具体的指导,帮助普通学校做好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规划等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

一是职业启蒙。美国设计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内容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应面向所有学生;二是职业启蒙教育是一种持续性教育,应贯穿学前和中小学;三是中学毕业的学生,包括中途退学者,都需掌握谋生的技能。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美国以教材、多彩活动的形式将职业启蒙教育目标分阶段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了解不同类型职业的常识性知识,培养其职业意识,并促使他们思考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类型。近年来,日本政府将“幼儿职业启蒙”的开始阶段从小学前移到幼儿园,并从教育政策方面给予“职业启蒙”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投放资金、聘用专业指导教师,促使学生思考未来、规划职业,帮助孩子开启“职业”道路。日本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经常会开展类似职业体验式的活动,在这一天,学生将会亲自安排与落实活动的每个环节,在活动结束,老师进行总结讲课。此外,儿童社会体验公园也成为日本对孩子职业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不同职业的特点,进而了解社会的组织结构、按劳取酬的社会分配原则等等。这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案例] 绘本《太棒了,我们的职业》

意大利插画家阿戈斯蒂诺·特拉伊尼创作的绘本《太棒了,我们的职业》,是一本很好的幼儿启蒙教材。书中包括7大职业领域,30种具体职业。作者用漫画风格的绘画和简洁幽默的语言,解析各个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激发孩子探索丰富多彩的职业世界。

书中第一个介绍的职业是农民,首先展示的是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南瓜、番茄、黄瓜、生菜等。它们有的长在地上,有的挂在架上,有的生长在种植箱里。孩子不仅借此了解了这一职业的特性,也了解了各种农产品的生长习性。接下来,是农用工具的展示,有锄头、农药喷洒器、拖拉机等。仿佛走进了农具博物院,不仅让孩子大开眼界,也引发了他们对这些农具不同功能的思考。然后,介绍了农民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进行耕作。孩子们阅读了这些内容之后就会发现,做农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会耕种技术、会使用农具,还要掌握温度、湿度、日照长度、天气变化等大自然的规律。

很多孩子两三岁就会背诵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一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大多数孩子只是记住了这几句话,对其中的意义缺乏了解。而通过《太棒了,我们的职业》的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孩子对农民这一职业的认知,也能让孩子学习到丰富的农业知识,同时可以激发孩子对这一职业的关注。

二是职业认知。所谓职业认知,就是对职业本身的知识、职业环境、从业人员等的基本情况的认识和理解。关于职业的界定,指的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体,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从事社会生产服务,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获取合理的个人报酬,以满足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持续性活动。职业大多离不开单位,单位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建构起来的,有政府、企业、事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的类型,单位的后面,还有所属的行业或者产业,这些也是职业认知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同时,还需要对当下的社会环境和行业环境有所了解,行业的发展环境也是要有所了解的,包括专业前景、就业形势、发展方向等,这对今后的职业选择是大有益处的。

三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目的,一是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准备;二是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获得职业发展做好铺垫。要实现第一个目的,需要做到人岗匹配,自己喜欢职业,职业适合自己。为此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对所选的行业或者职业做一些具体的分析。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起步、成长、成熟、衰退等四步所组成的变化周期,要让学生了解所选的行业目前处在变化的那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来判断自己的选择是否有道理。

职业启蒙、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是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系统性工程,学校因为只分管其中的一段,所以需要教育系统统筹规划,把顶层设计的事情做好,这样学校再具体落实的时候才能保证各学段之间“职普融通”的衔接不出现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