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待幼儿批判性思维的萌芽

(2022-11-12 06:00:07)
标签: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啃读挑战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善待幼儿批判性思维的萌芽

——读《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有感

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西门幼儿园:陈亚飞

善待幼儿批判性思维的萌芽


“核心素养”近几年教育界一直都在推广,说实话我对核心素养一直觉得是高不可攀的,是很抽象的概念。有幸在刘波老师的带领下,我开启了啃读挑战。而常生龙老师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是我挑战的第一本书,通过阅读让我了解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去落实核心素养,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陪伴者和导师。

常生龙老师,物理学博士,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同时也出版了多部教育著作。也许是物理老师的原因吧,《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让我在阅读的时候能轻松地理解一些学术性强较抽象的语词。阅读此书,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聆听常老师的谆谆教诲,时而感受到他是一位师者,一章一节向我们青年教师传递着“为人师”要遵循的教师职业素养;时而又能感受到他就像一位长者,跟我们娓娓道来在具体践行、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时而感受到他就像一位哲学家,能将抽象的哲学辨证观点用简单的生活小故事阐述明理。

《核心素养与学习的变革》这本书共有四辑,分别是“重新认识素养”“能力才是学习的目的”“锻炼必备品格”“让个性化学习成为新常态”这四辑。文章开篇常老师阐述了“素养”的由来及概念,将素养分为“基础素养”“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三类,认为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一个人完整的素养体系,促进个体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而今世界,我们发现知识更新的速度和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人们笃信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应对新时代各种挑战,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常生龙老师通过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方式阐述了核心素养框架以及当下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明晰了改革的抓手和突破点。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问题解决和自我调整之类的高阶思维能力沟通与写作之类的社会技能以及反省、自律、协助和责任感等人格特征和态度。其中在书第二辑集中讨论关键能力。在阅读本章节的时候,我很有自己的感触。书中探讨了很多关键能力,其中三种高级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能力不光是学生时代要具备的,同时参加工作的我们也是离不开这些素养。这些能力恰恰是日常从小就要培养起来的,而不是等人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我感触最深的是常老师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阐述,他单列了一节进行讨论。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下素养概念演进中的核心概念,被誉为“人类思想和认识发展的破冰船”。他指出“批判性思维不是要自己如何做出断言,而是强调如何对自己的断言进行审视和反思”“其前提是要有凡事质疑的态度和对事实真相的追求精神”“其关键是要养成勇于质疑和经常反思的习惯”。让我对当下学前教育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了一定的思考——善待幼儿批判性思维的萌芽。

其实在我国古代也不乏对批判性思维的论述,如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也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我们在实际的教育中对幼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严重不足,甚至扭曲,过多地强调服从权威和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儿童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习惯。

幼儿阶段有的幼儿善于提问、追问,大人们常吐槽“咋那么多问题啊”,殊不知正是你的不耐烦将孩子继续探究的欲望给扼杀了。如何让孩子从小敢于怀疑、质疑突破思维的僵化与奴化,以崭新的视觉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或者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呢?教师应呵护幼儿批判性思维萌芽。

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就必须要让孩子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鼓励孩子怀疑老师同伴的观点,鼓励孩子勇于海阔天空“异想天开”。

其次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利用晨间谈话或餐后时间,就幼儿身边的日常生活开展讨论式辩论活动。如我们大班有一个语言活动“晴天好还是雨天好”,让孩子们自由分组辩论“晴天好还是雨天好”,每个人收集自己的观点证据,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孩子说“晴天好,因为晴天可以去外面玩”;有的孩子说“雨天好,因为可以在教室里玩”。在整个辩论活动中甚至面红耳赤或哭泣。虽然争论不是那么的美好甚至可以说是争吵,但在辩论中,孩子们都明白了晴天雨天各有各的好的辩证统一;在收集整理自己的信息时得出自己的结论比老师的说教更深入脑海。

再次教师还要注意在日常活动或教学活动中和幼儿语言对话的艺术性。如我们在和孩子提问时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是什么使它这样呢”“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你觉得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等,鼓励孩子进行冒险性探索,并希望幼儿解释做出推论。当孩子有一定思考能力时,我们要逐一地少教多问多引。

最后引用常生龙老师书末的一句话“全力推进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实践才刚刚开始。我们正在一起努力,迈向个性化的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我们一起携手同行吧”。所以我想呼吁学前教育的老师们,珍视幼儿好奇的天性和探究的热情,尊重幼儿思维的独特视角,保护幼儿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鼓励幼儿进行判断和推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