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架秋风扁豆花
标签:
扁豆花开满架秋风家园意象用途广泛ppl |
分类: 旅途随记 |
秋高气爽的日子,走在田间地头、篱边院角,时不时就能看到一簇簇的扁豆花,热热闹闹地开着白色的或紫色的花儿。扁豆花那欢快的景象给人一种家的温暖,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息,内心也因此一下子柔软起来了。在乡村,这个季节随处可见的就是那房前屋后、简易棚架、满墙满篱点缀着的扁豆花,在微风中低吟浅唱,为乡村风情平添色彩。
扁豆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植物,春天里撒把种子,偶尔浇浇水,等到它生长出来之后,或拉几根细线,为它做攀爬的梯子;或立木为杆,让其在棚架上生长;或什么也不管,随其沿着围墙或者篱笆攀援。每到入秋,那一簇簇的花儿开始绽放了起来。花开的时节扁豆的颜值最高,一簇簇红红白白的扁豆花此起彼伏,花儿还在不断地开着,扁豆角已经生长出来了,就这样一直可以热闹到晚秋。诗人郑板桥就曾为这幅美景做一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扁豆是土生土长的植物,还是外来物种?对此植物学家们还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扁豆是本土物种,也有专家认为扁豆大约是在汉晋时期才远渡重洋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引种栽培的。要解决上述分歧还是要靠专家,我们只管享用它的美味即可。
扁豆花
扁豆是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它的茎呈淡紫色,从萌芽到开花结果的几个月时间里,可以长到6米长,这有点类似于上周介绍的田菁。只不过田菁的茎是直立生长的,扁豆则是缠绕攀援生长,如果没有合适的攀援物,它的茎往往缠绕在一起,不大容易看出它的长度。扁豆的叶片在叶轴的两侧排列成羽毛状,属于羽状复叶。它的叶片呈披针形,侧生小叶两边不等大。
扁豆的花序轴粗壮,总状花序直立,花簇生于每一节上。花冠白色或紫色,旗瓣圆形,翼瓣宽倒卵形,具截平的耳,龙骨瓣呈直角弯曲,基部渐狭成瓣柄。豆荚有绿白、浅绿、粉红或紫红等色。清代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写道:“观其矮棚浮绿,纤蔓萦红;麂眼临溪,蛰声在户。新苞总角,弯荚学眉;万景澄清,一芳摇漾。”你看,眼前的溪畔矮棚,家畜出没,秋虫鸣叫,缠绕在棚架上的绿叶紫花正是扁豆,其上已生出弯弯的果实,在微风中轻轻摇动。
唐代陈黯写有《自咏豆花》一诗:“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正,满面与妆花。”豆花上有天然花纹,新鲜的豆花别有一种光泽,陈黯赞其有玳瑁犀角之美,说豆科植物不像木本植物那样挺拔高大,但它产量高,用途大,老天为了奖励它,特意给了它无数最美丽珍贵的花朵,让其开满枝头。
扁豆花
秋季,原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在豆科的各种植物中,只有扁豆在秋季开花。那些在房前屋后、篱笆墙上漫爬着、开着花儿结着豆荚的扁豆,自然成为“家园”最亲切的意象,寄托了羁旅游子的乡愁。
清代叶炜所著的《煮药漫钞》中记载了一则故事:他和一位朋友在外偶遇,相约同游吴门,次日这位朋友却急匆匆地准备回家,问他什么缘故,朋友说:“本意偕游,昨读南塘扁豆花,浩然有归志。”南塘是清代诗人方贞观的别号,他那首让人读后连游玩都没兴趣、只想立马回家的诗是这么写的:“老妻书至劝还家,细数丘园乐事赊。彭泽黄鱼无锡酒,宣州栗子霍山茶。芭茅已补床头漏,扁豆犹开屋角花。旧布衣裳新米粥,为谁留恋在天涯。”方贞观的妻子来信说家乡的扁豆已经开花了,他心中万分感慨,思乡念家之情,无以言表。张大千曾将此诗书成条幅,题曰:“先仲兄张善孖每爱诵之,谓为白话上乘。”
扁豆既是秋天的象征,也是家园的符号。明代王稚登在《扁豆花》诗中吟咏道:“庭下秋风草欲平,年饥种豆绿成萌。白花青蔓高于屋,夜夜寒虫金石声。”墙角篱边的扁豆有着故乡家园的温馨,每到扁豆花开、扁豆荚可以采摘的时节,远离家乡的人们便有了怀念,便有了乡愁。家乡的生活是贫寒的,饥年种的扁豆给这种艰难的生活添上了一丝温暖,在苦涩中也带着那么一点点甘甜。
扁豆花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扁豆的习惯。它有几大特点,比如说产量高、易管理、易繁殖等,再加上食用起来味道也不错,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有“山中宰相”称谓的南朝陶弘景曾在《陶隐居本草》中说:“藊豆,人家种之于篱垣,其荚蒸食甚美。”
扁豆被称之为“豆中之王”。扁豆荚,弯弯状如月牙,颜色有绿、青、红紫,还有青色带一条细细的紫边的。它的嫩荚肥厚鲜嫩,是家中秋季不可或缺的菜肴。种子可谓是滋补养颜上品,不仅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比其他蔬菜高,而且还有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以及多种对人体有益且更易人体吸收的植物蛋白。
清代诗人黄树谷《咏扁豆羹》一诗写道:“负郭无农课,他乡学圃能。短墙堪种豆,枯树惜沿藤。带雨繁花重,垂条翠荚增。烹调滋味美,惭似在家僧。谷雨方携子,梅天已发秧。枝枝盘作盖,叶叶暗遮旁。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连朝憧仆善,采摘报盈筐。”在这首专咏扁豆的诗里,诗人重点介绍了扁豆、扁豆衣、扁豆花。扁豆衣就是扁豆的种皮,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翠荚”;扁豆花就是或紫、或白的蝶形花朵。一种植物既能充饥解馋,又能健脾养生,真是天赐的礼物。
扁豆花
扁豆不仅是人们秋季重要的蔬菜,还是一味中药。扁豆干种子主要以白扁豆入药,汉末陶弘景所著的药学著作《名医别录》记载着扁豆“和中下气”可升清降浊,因而有调肝和胃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这样写到,“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更是把白扁豆称之为“脾之谷”。扁豆常常与人参、白术一起搭配食用,具有健脾化湿、滋润养颜的作用。
扁豆花亦可入药,其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胃、消暑化湿的功效,用于治疗痢疾、泄泻、赤白带下等症;扁豆叶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味辛甘、性平、有小毒,可治吐泻转筋、疮毒、跌打创伤;扁豆衣健脾、化湿。扁豆根可治便血、痔漏、淋病。扁豆还有避孕作用。
明朝时期的贾所学在《药品化义》补充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天暑气,酒毒伤胃,为和中益气佳晶。”简单地说,扁豆最接地气的功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为健脾和中,二为消暑化湿。
近年来的的研究表明,扁豆里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是癌细胞的天敌。它可会使癌细胞表面结构发生变化,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从而增强咱们身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君的生长。
扁豆花
扁豆对人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历代的文人墨客自然少不了吟诵它。
宋代杨万里写有《秋花》一诗:“憔悴牵牛病雨些,凋零木槿怯风斜。道边篱落聊遮眼,白白红红匾豆花。”天转凉,秋雨至。往日顽皮的牵牛花无精打采的,木槿花边也在冷雨中瑟瑟凋零,此时,只见篱笆墙上的千朵万朵扁豆花,白白红红,掩映条枝。如同人生转一个角,就会遇到不一样的风景。
明代王伯稠的《凉生豆花》一诗写道:“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阴中络纬啼。贪与邻翁棚底话,不知新月照清溪。”秋天的傍晚,已有了些微凉意。扁豆花开了,绿油油的丛叶下,有纺织娘振羽作声。和邻居家老翁在豆棚下闲话家常,不觉时间已晚,一弯新月映在清溪里。汪曾祺先生在《扁豆》一文中说:“画扁豆花的画家喜欢画一只纺织娘,这是一个季节的东西。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上沙沙地振羽,至有情味。”
清代查学礼的《扁豆花》写得最为动人:“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秋季雨水多,扁豆在斜风细雨中顽强地开着花儿,扁豆花韵美了雨中的秋。元代张可久的《小桃红•一城秋雨豆花凉》曲云:“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有多少思绪,就是借着季节的特点的植物的特征,委婉地加以表达啊!
扁豆花
有关扁豆的诗作实在是太多了,限于篇幅,就此打住。不知道了解了扁豆的这些故事后,你是否会更加喜爱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