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道”,教育有“品”

标签:
图书甄别方法运用持久读书品味了解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今天是中秋节,也是教师节。自从设立教师节以来,这两个节日碰巧在同一天还是第一次,特别值得记上一笔,并恭祝大家节日快乐,诸事顺遂!
今天给大家推荐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幼儿园张敏老师撰写的一篇读后感,是她在阅读了我的著作《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修订本)》之后撰写的,张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道”和“品”两个视角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别具一格。
读书有“道”,教育有“品”
文/张敏
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精神生活的升华。当你迷茫是,读书会指引你方向,当你停滞时,读书推动你向前。 常生龙先生著作《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中阐述了很多教育观点,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总结出读书有“道”,教育有“品”的个人浅在观点。
一、读书有“道”
读书有“道”,所谓“道”及方法。读书不止是将书中文字内容读完,如何选择一本好书、你想从书中获取什么、你要怎样将书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教学中去,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思考。读完《读书时教师最好的修行》将我所悟出的“道”总结如下:
(一)图书甄别之道
高尔基说:“我读的书越多,书籍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也越来越光明和有意义。”那如何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呢?首先,选择自己定位领域的书,教育学这门课程需要我们一生去探索,去学习。《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分为五辑:“教学及创造”,“教育及生活”,“学校及社会”,“理论及支点”,“变革及未来”。分别从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校与社会、教学理论、教育变革等方面运用案例介绍、教师亲身经历等方法,详细阐述,满足教师各个层面的选择。
(二)方法运用之道
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做一件普通又非常重要的事情——读书。大量的、广泛的、坚持不懈地阅读,是教师成为名师的秘诀。其实成为名师并没有捷径,无非是像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的一样阅读、反思和实践。更重要的是阅读要有方法。
方法一:从书中寻找答案。每天教师都会遇到很多疑难杂症,而读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遇到自己思维的瓶颈时,停下来,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着读着,你会发现突然间豁然开朗了,书中的某句话或某个词正是你苦苦寻找的接解决方法。
方法二:独立思考。俗话说美丽的容貌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名名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遇事急躁,人云亦云。多读书,对书中的内容勤加思考,与自己经历、问题相结合,取其精华而用之,并结合实践形成思想。成为一位有独到见解的教育人。
方法三:融汇贯通。季慕林先生对年轻人讲:做学问要达到“三个贯通”:第一个是中西贯通,第二个是古今贯通。第三个是文理贯通。现在的孩子所接触到的知识面很广,也正处在好问的年纪,对世界充满了求知欲和探索欲,因此,老师也需要强化自己的认知世界,涉猎不同领域,成为孩子们的“百科全书”。
(三)持久读书之道
读书是一场艰苦的修行旅程,修行的路上需要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读书之路是美好的,参加区“啃读”挑战两年了,这两年,我静下心来读了很多本书,将以前那个爱读书,爱学习的自己又重新找了回来。未来很长,读书之路更长。我很乐于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教育有“品”
教育有“品”,所谓“品”及品味、了解。教育的主体是孩子,想要实现以儿童为中心,就需要了解孩子,在兴趣、心理、生活等方面给予关注,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环境布置等方面贴近孩子。教师自身也需要扎实的学识基础,因为孩子更喜欢有书香之气的老师。想要创建有品质的教育就先要“品”出教育的精华。
(一)品儿童
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书中说:“想要孩子喜欢你,就想让自己变成孩子。”用一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是变成孩子的第一步。我们要清楚现阶段,孩子需要什么,我们要怎样给予孩子。
首先,在教育教学方面转转换角度,以幼儿为中心,了解儿童喜好,在日常教学、游戏设计中参考幼儿意向,选择幼儿喜欢的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注重环境创设,有趣、新奇的和环境布置更能让幼儿投身活动中来,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其次幼儿游戏方面,大胆放手,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3-6岁儿童以游戏为基础学习,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人际交往、学习解决问题。教师需要给予幼儿多方面支持,有效介入并及时帮助幼儿梳理问题,总结经验。
最后,要给予幼儿更多的爱与帮助,信任、鼓励、爱与包容并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品教学
首先要对教学概念的了解,在了解概念过程中,学生是积极主动地。教师要从学生探究学习的难点出发,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理解,构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引发学生的理解与分析。
其次要有驱动性问题。有效提问是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的前动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进入更加感兴趣的情景。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上,将具体内容提升到更加本质的问题上。将本质问题与学生的经验凉席起来。学前儿童会提一些事实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与实际问题不一样,充满了童趣。在提问中儿童很积极,愿意去探究与思考。
再次,怎样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要让学生亲身实践,有人说:“我可看过,我可能忘记了,我做过,我就会记得。”在亲身时实践的过程中,孩子学习到了核心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问题。
最后,全程评价。以儿童感兴趣的方式方法进行提问,总结孩子的成长与足之处,是一名老师最重要的能力,我向往这种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让我改正了错误的而理解与认知,让我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三)品自身
俗话说,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快地成长。“教师要挺直腰板儿”这一章节中说到,“要担负起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其实并不容易,只有挺直腰板儿,做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才能够正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交回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还要有够硬的教学能力。要善于独立思考,拥有独到的见解,还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敢于创新的能力。我承认,作为老师,我的腰杆儿还不够硬,需要再接再厉。快速成长。
读书有“道”,教育有“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投身于教育事业,培养有爱学习,有创新的学生是我们的宗旨。读书不止是说说而已,它已经在我心底生根发芽,我期待开结果的那一天。我很幸运能与《读书是教书最好的修行》一书相遇,如在忙忙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