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把握前行方向

(2022-06-24 06:59:12)
标签:

不确定性

随机性

模糊性

粗糙性

ppl

分类: 教育漫谈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办有期刊《招生考试研究》,我有幸担任主编,今年第一期刊物的卷首语由我撰写。写这篇短文是在今年的4月份封闭在家的时候,从最初说要封闭5天,到后来居家的时间一再延长,让人对不确定性有了更多的感知。现在虽然已经可以正常上班,但各种不确定性依然是生活的主题。或许,改变思维方式,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把握前行方向

 

当我们喜迎2022年到来时,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多意外的事情发生。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让整个世界都嗅到了炮火的气息;MU5375坠机事件,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无助;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在上海的快速发散,让市民们忽然发现事情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无论是远在天边的战争,还是近在眼前的病毒,这些不确定的事件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不确定性往往具备如下的一些特征:一是随机性,就像MU5375坠机事件那样;二是模糊性,体现在一件事情没有评判的标准或者说标准太过宽泛,充满着模糊的地带,导致对事情的发展很难做出判断,或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俄乌之间战争的判断就有这样的特点;三是粗糙性,指人们对事情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知识的颗粒度很大。在面对重大疫情的时候,不同地区的防控措施松紧不一,导致疫情的扩散,就与此有关。人们不喜欢变化,即便事物发生了变化,人们也希望凭借事物的现状、借助相应的规律预测到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状况下,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够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变化、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教育同样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学生个体的学习虽然是学校有计划的安排,但其中仍存在着诸多随机性的因素,导致不同个体之间学业成绩的明显差异;教育评价虽然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也经历了四代评价理论更替,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评价的信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却是一门科学化程度不高的科学,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地每年成千上万的教育研究的成果,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复制、推广的屈指可数,教育科学尚显粗糙。对从事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的人们来说,这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面对不确定的教育环境,如果大家能够多一份定力,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和探讨,假以时日,相信一定可以在所研究的领域开花结果。

1965年,英国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云钟隐喻。他认为世界由两种类型的现象组成,一类是云,一类是钟。钟是精密仪器的代表,每个零件都被精确研制,钟运转流程被科学计算,系统中每一个零件的运行方式以及钟表整体的运作机制,都是可以预测的。云则是有大量随机的、不可预测的小水滴或冰晶所组成,这个系统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但人们对其整体的变化以及其中的个体的变化,都是难以预测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钟思维转换为云思维,以便在不确定环境下始终保持行动力。

本期刊物的几篇文章,都是基于云思维背景下的思考和实践。有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测评如何体现公平性的理论探索,有“五育并举”视角下如何开展英语听说测评、如何研制劳动素养测评工具的实践,有针对教育考试领域舆情特点的分析和研究,也有在自学考试和高职教育架设立交桥的思考。相信这些研究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新的启迪,让我们更好地拥抱这不确定的时代,更加坚定做好教育评价改革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