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
梅花、山茶花、迎春花和水仙花被称为“雪中四友”,是寒冷的冬春时节常见的四种花卉。前面已经先后介绍了“四友”之中的三个,今天来说水仙花。
我们看到的水仙花叫中国水仙,它并非我国的特产,是法国多花水仙的变种,唐代时从意大利引进,在我国已经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经上千年的选育而成为世界水仙花中独树一帜的佳品,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水仙花
中国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水仙花的繁殖方法有侧球繁殖、侧芽繁殖以及双鳞片繁殖等几种,比较常采用的方法侧球繁殖。那些优质的水仙鳞茎,一般个体大、形扁、质硬,表皮纵脉条纹距离较宽,中膜绷得很紧,皮色光亮,根盘宽大肥厚,主球旁生有对称的小球茎,将这些小球茎剥离出来栽培一年,就变成圆锥形的二年生鱗茎,二年生鳞茎再经一年栽培,成为可供“阉割”栽培的三年生鳞茎。“阉割”主要是破坏其侧芽,让主要营养供养在主鳞茎上,而不是养成一串的小球茎。三年生鱗茎经“阉割”再栽培一年后,就能长成可以被雕刻供水养开花的水仙花鱗茎了。
在雕刻前,通过按压水仙花鳞茎判断其质量,是选择、鉴别水仙花箭多少的主要手段。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鳞茎中间鼓起的位置,稍用力按压,手感轮廓呈柱状,有弹性,比较坚实的,为花箭;手感松软,轮廓呈扁平状,弹性稍差的,则多为叶芽。雕刻通常有如下步骤:先将最外层干的那层薄鳞茎皮揭除,去除底部泥土;去除现在显露的最外一层鳞皮,注意保护侧芽;用雕刻刀在中间最鼓起部位平削一刀,深度为3~4层鳞茎皮;然后再顺着水仙芽的方向向根部仔细雕刻,目的是把水仙花芽、叶芽露出来,背面的鳞茎片不要去除;雕刻好的水仙要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昼夜,去除粘液,然后用卫生纸包裹好刻伤部分,置于水仙盆中水养,水深2厘米左右,傍晚将水全部倒净,晚上干养,以后保护“昼湿夜干”,直到显现花蕾。
水仙花
水仙花的根为须根系,由茎盘上长出,乳白色,肉质,圆柱形。叶片呈扁平带状,苍绿,基部为乳白色的鞘状鳞片,无叶柄,一般每株有5~9片左右。花序轴由叶丛抽出,绿色,圆筒形,中空,外表具明显的凹凸棱形,表皮具蜡粉。水仙花呈扇形着生于花序轴的顶端,外有膜质佛焰苞包裹,一般一个花序轴上生小花3~7朵,最多可达16朵。水仙花瓣多为6片,也有8片的,酷似椭圆形,花瓣末端呈鹅黄色。花蕊外面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内有雄蕊6枚,雌蕊1枚,柱头3裂。水仙花凋谢后,开过花的水仙球还有用,扔掉很可惜。前面说过,水仙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它是靠鳞茎来繁殖的,将那些已开过花的鳞茎再埋到土里,就可以继续生长繁殖了。
中国水仙花独具天然丽质,芬芳清新,素洁幽雅,超凡脱俗。因此,人们自古以来就将其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
它只要一碟清水、几粒卵石,置于案头窗台,就能在万花凋零的寒冬腊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温馨。所以,人们常用它庆贺新年,作“岁朝清供”的年花。
水仙花
客厅是家人团聚和会客的场所,将水仙花在客厅,能让人感到宁静、温馨。书房和睡房需要营造一个优雅宁静的氛围,水仙花也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数量不能放太多哟,否则就会打破这种恬静舒适的气氛。水仙花放在家里,还可以吸收家里放出的噪音,吸收家里放出的废气,释放出清新的空气,具有多种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水仙鳞茎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碱、多花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牛羊误食鳞茎,立即会出现痉挛、瞳孔放大、暴泻等现象,我们更不能随便品尝它。凡是有毒性的物品,也是一味中药,在春秋天采集的鳞茎,洗去泥沙,开水烫后,切片晒干或鲜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疗效。用于腮腺炎,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等症。
水仙花
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可靠文献是段公路《北户录》中的一段文字:“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是说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孙光宪是晚唐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当时在江陵(现湖北荆州)任职。北宋时期,歌咏水仙的文学作品高度集中在以湖北荆州、襄阳为中心的鄂北和豫西地区,看来水仙的首传地点很有可能就在湖北荆州一带。
到了南宋,水仙传播的范围就更加广泛了,在整个江南地区以及闽、浙沿海地区,都有水仙的足迹。我国水仙种植分布的基本格局和相应的产业传统也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到了明清时期,水仙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些著名产地,出现了不少优良品种。上海嘉定、苏州吴县、杭州海宁等地都曾是水仙种植的中心地区,到了康熙中后期,福建漳州的水仙异军突起,以“鳞茎肥大”著称,已经可以与苏州水仙相媲美了。《漳州府志》记载:明初郑和出使南洋时,漳州水仙花已被当作名花而远运外洋了。不过当时它在国内的名气还不够响亮。乾隆以后,漳州成了全国水仙种植、贸易和出口的主要地区。从光绪年间开始,漳州水仙不仅经销国内,还自厦门出口远销至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由此漳州成了国内最著名的水仙产地。
水仙花
赞美水仙的诗句有很多。如唐代杜甫在《桃竹枝引赠章留后》一诗中写下:“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梓橦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宋代杨万里在《水仙花》中赞道:“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宋代朱熹有:“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明代李东阳曰:“澹墨轻如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清代刘灏曾则说:“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对。”等等。
北宋的黄庭坚一生酷爱水仙,写了很多与水仙有关的诗句。他在五十一岁时从四川回湖北,在荆州做官的朋友王充道送了他五十枝水仙做礼物,此时荆州正是冬天。诗人借人喻物,
想起传说中的洛神,便写下了两句经典的诗句:“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引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直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漫步的仙子。诗人喜欢以诗言志,黄庭坚所喜欢的,不仅仅是水仙的外形,更是它清贞的品格,并以诗词来表示自己在任何境遇下,都不会放弃自己做人的清高品性。再后来,黄庭坚写《与李端叔贴》,里面记载了他与水仙美好相处的时光。“数日来,骤暖,瑞香,水仙,红梅皆开。明窗几净,花气撩人,似少年都下梦也。”红的,白的,花开一片,再加上有暖意穿透明净的窗户,落在诗人的心间,便是感觉回到了少年时的京城梦。
水仙花
钟爱水仙花的文人很多,清代的李渔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在《闲情偶寄》里写下: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意思是说,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无富余钱财过年,当时穷困潦倒,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我说:“难道你们是想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你看,爱水仙花到了这样的境界,也算是奇人一个了。
水仙花
在历代有关水仙的画作中,明代画家王榖祥的《水仙图并书赋》别具一格。这幅画作于1559年,是仿南宋赵子固的画作。画面上绘出怒放的水仙四簇,聚散合宜,整卷结构犹如演出一出戏剧,或若吟诵一首诗词,起承转合天然巧成。卷首一簇主势偏左,自然引导视线前移,第二簇由三枝组成,其中一枝承接前簇,相互迎揖,有婉然羞涩之态,转而主枝端庄,左右开合,与第三簇形成画卷高潮,数朵水仙花争相斗艳,或俯、或侧、或全盛、或半开,一派盎然生意,掩映其后的两块湖石也呈扇状,姿态高古,其皱、涩质地与柔嫩花叶形成鲜明对比,各得其所,末簇舒展,花朵回首顾盼,楚楚可人,掩卷之时,若有不舍之感。王氏自己对此幅临仿之作甚为满意,卷后书《水仙花赋》长段,清代收藏家陆时化与其子陆愚卿也于尾跋长题,不断咏叹。
王榖祥《水仙图并书赋》
1990年2月10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水仙花”特种邮票(T
147),共4枚,由万维生设计。第一枚“金盏银台”;第二枚“千瓣素影”;第三枚“瀑布迎春”;第四枚“玉蕊满堂”。从第一至第四枚分别以褐、青、蓝、绿为底色,色彩凝重,更衬托出水仙花的娇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