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还给孩子童年,我们与天为伴,与地为友,与自然为伍,那在教育中的孩子都是多么的幸福。我们应当一起努力,共同创造这样的幸福教育。感谢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顾兆田(中心)幼儿园的郑静老师对拙作《让教育更明亮》的阅读。
天高云淡,回归本源
——读《让教育更明亮》有感
文/郑静
【天高云淡】
微风吹来,天高云淡,天空透彻碧蓝,放下负担,总是让人心情爽朗。如果教育也是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那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的舒适和惬意。如果还给孩子童年,我们与天为伴,与地为友,与自然为伍,那在教育中的孩子都是多么的幸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作为一名新生妈妈,如何教养孩子,常生龙老师的《让教育更明亮》一次次击中了我的内心。
现在全社会都很关注教育,过度的关注,让我们只看到了教育,忽略了文化;只看到了学校,忽视了社会;只看到了技术,忽略了心灵。作者说,让教育更明亮,就是要让我们多些对教育本源的探讨,不被功利主义所羁绊,回归教育的初心,从一生发展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今天的教育行为,为孩子成长道路点一盏明灯。
【俯身聆听】
《让教育更明亮》从教育的目的、育人的规律、家庭的责任、资源的整合四辑向我们娓娓道来作为教师、作为家长、作为社会,该如何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设厚实的文化沃土。
一、面对野花,怦然心动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无暇考虑这个问题。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开始小学教育以后,大家都以考试为目的,以分数进行比拼,孩子没有自由,每天埋没在试卷里,不断大量的重复各种应答技巧,孩子变成读书机器,也许考试分数可以很高,但孩子的情商、孩子的心理都远远抛在脑后,未来的人生路还很长,这样真的对孩子好吗?
怀特海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幼儿园的教育继家庭教育后,孩子在社会上得到的初始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孩子学习伊始,我们就应该让他们感受到发现世界的喜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环境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做的便是,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学习。交给他们好的习惯和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气息,唤起孩子身上美好的“善根”,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心境,有“面对一丛野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说明白点,就是要教给孩子善良。父母和老师,都只能陪孩子走完人生的那么一小段路,在漫长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没有父母的帮助,也没有老师的标准答案,只有靠自己。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他理解在他的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二、立脚平等,出头自由
万物生长都有自身的节奏和规律,种庄稼的人们都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收割。育人也如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生理发育的规律,更要研究其心理成长的规律,而且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只有当我们读懂了孩子的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规律,才有可能给予正确的养育。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知不觉地就会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情来。
现在的补习班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更关注学龄前孩子的教育。有些打着“幼小衔接”口号的教育机构十分火爆,他们对学龄前幼儿进行数学、写字的训练,家长们纷纷去给孩子报名参加。他们殊不知,孩子的精细动作、孩子的思维还没到达一定的程度,这样子的“填鸭式”教育只会损害孩子的发展。学龄前孩子的活动应该以“游戏”为主,浪费在教育机构的金钱、时间不如换成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接近自然,一起做游戏,增强亲密关系。一个有了安全感、温暖感、自信感的孩子,以后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
除了要尊重孩子的成长的规律,相信孩子也是很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向好的,发现孩子身上的特殊的优点,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发挥好集体的力量,让孩子们能够活泼的成长。
三、家庭责任,树立根基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孩子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孩子的后续发展,受三方面影响最大,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三是接触到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因素大都取决于父母,孩子成长的环境大都是父母创造的,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人。作为父母,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能够与人为善,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虽然未必大富大贵,但一定会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生活踏实和自足的人。最好的父母是将教育孩子当做一门学问或者一项事业,最差的父母就是一心一意做孩子的取款机。
【回归本源】
读完此书,我隐约的感觉到,对教育的理解,就是对生命的理解。最初的教育是融入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出发于我们宇宙、苍生、人类和大自然的理解中。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希望我们都不局限于点点滴滴的得失之中,不被功利主义所羁绊,多从人的一生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教育,自己想明白了、心里通畅透亮了,就会为孩子营造更加明亮的生长环境,孩子的未来自然一片光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