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机器人”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人类在懵懵懂懂之中已经经历了信息化发展的三个时代。首先是信息(TI)时代,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然后是数字(DT)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紧接着又来到了人工智能(AI)时代,以智能机器人、自适应系统为标志。这是一种叠代式的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让你意想不到。
今天说一说人工智能领域在小型机器人研发方面的两个案例。
去年的11月份,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CCW)》会议上展示的一款名为 Stinger 的小型机器人的视频被人们疯传。视频展示的这个小机器人,外型只有手掌心大小,像只蜜蜂那样,其上搭配有广角镜头、战术传感器、面部识别技术和反应比人类快100倍的处理器,而且是全自动的!Stinger 内部可装载足够杀死目标对象的3g炸药,还有为防范狙击手躲避人类各种追踪而设置的随机运动模式。
这一令人恐怖的小机器人,被称之为“杀手机器人”。它会整合目标对象的iPhone、APS以及平行网络中所有的信息,通过步态、性别、甚至种族等特征来识别目标。一旦搭载了武器的Stinger处于飞行状态,就没有办法通过干扰、防空、换频段或其他任何方式来阻止它的电磁信号。确定目标后,一次直面的撞击可以毫无压力地爆炸,摧毁整个大脑。如果把一个造价仅2500万美元的杀人机器蜂群释放出去,就可以杀死半个城市的人。当然,它的背后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制作这一机器人的公司开发了一套数据处理系统,为该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提供支撑。
在这段演示视频最后,美国伯克利大学教授、AI领域资深专家
Stuart Russell
向大家解释说,这只是视频演示,并非真实情况。但这样的话实在是欲盖弥彰,主要的问题可能就在于它太过强悍,现在还不敢将其直接运用到武器研发和军事装备上而已,这项科技已经是真实存在的。
最小的机器人
就在上个月,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宣布,他们研制成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存储数据以及开展一些计算任务。该项研究的成果发布在7
月 23
日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这个最小的机器人大概只有人类的卵细胞那么大,内部含有二维材料制成的电子线圈,绑定在称为胶质的小颗粒上。二维材料包括石墨烯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这些物质可以结合在胶质表面,即使进入到空气或水中仍可保持运行状态,而且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维持它的运动,可以进行纳瓦特级别的充电。胶质是一些不可溶的颗粒或分子,大小大约在百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米之间,它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和水中可以保持悬浮。胶质可以进入环境并以其他材料无法实现的方式在环境中运动,例如,它们可以像灰尘颗粒那样无限悬浮在空气中,或者在液体中保持悬浮而不会沉到底部。
这个小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提供外源动力就可自行满足能源需求。一个简单的光电二极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机器人可通过这个电源带动自己的计算和存储线路。这已足够它们感知周边的环境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存储起来。
这么小的机器人,用途将非常广泛。比如检查油气管道,员工可以告别传统的沿着管道亲自观察的方法,将小机器人放入输油管道中,让其随着液体流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计录相关的信息,包括管道是否堵塞、是否有其他污染物等等。如果油气管道可以检测,那么人体内部的各种状况,也可以用它来监测和诊断了。如果再延伸出去,还可以想到更多的应用。包括在侦探、军事等各种领域。
这个小机器人目前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储存的数据需要把小机器人回收之后用特定的计算机接收并处理。如果再做进一步的开发,让它向飞往太空的探索器那样,可以直接将信息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发送,那就更加了不得了。而这,正是这个研究团队下一步着力攻克的难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