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阅读是极具个性色彩的行为,但并不排斥群体共读。特别是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有着共同的愿景和追求,也自然多了一份共同的阅读志趣,如果学校有意识地把教师们组织起来,打造教师阅读的共同体,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是大有裨益的。
浙江镇海教科所的刘波老师,在这方面就有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借着镇海区的科研平台,组建起了覆盖全区的骨干教师读书会,采取个性化阅读和群体共读相结合的方式,用多种举措激励教师开展阅读,构建起了教师阅读的共同体。春节期间,他组织的“啃读挑战”活动,吸引了80位教师参加,大家按时完成了《让教育更明亮》的共读挑战,每人还都写出了体现自身专业水平的读后感,为后续的分享交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伴随着PISA测试成绩的出台,世界各国对上海、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越来越得到各方的认可和关注。同伴互助,作为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合作和互动的机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受教研组群体专业水平的局限,经常出现同水平重复的尴尬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专业引领。专业引领,可以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来直接引领,更多的是通过这些专家总结提炼出来的、以文章或者专著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的教育资源来实现引领。
就某一特定的书籍或者话题开展的教师团队共读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上述专业发展的三种力量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教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会融入自己的教育实践,因此必然能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心得,读出反思;团队的成员的分享和交流,会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关联以及界限,更加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为尊重同事、寻找平衡和实现共赢提供基础;阅读专家学者的著作,本身就是和他们对话交流的过程,专家学者深入浅出的阐述、对问题入木三分的把握,可以让自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刘波老师就是看到了其中的奥妙,所以多年以来持之以恒地坚持推广教师群体共读,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佐藤学倡导课堂教学要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团队阅读的关键也是建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学习,强调教师个体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共读活动之中,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有了内驱力,专业成长才有可能;二是共同体,突出成员在阅读活动中的沟通、交流、分享,以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同伴关系,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其中,阅读文本的选择也很重要,那些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又能启迪教师智慧并促进教师深度体验的文本和素材,会让教师在共读中收获满满,并快乐地沉浸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