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内引进了一本名为《重塑组织》的书,系统分析了人类世界里组织进化的不同阶段。作者将组织的不同阶段用颜色来命名,并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点:
【红色组织】:距今约一万年前出现,这时人类的自我意识已经进化出来,思维方式是两极化的,形成非黑即白的世界观。组织主要靠武力产生凝聚力,典型代表是黑帮,可比喻为狼群。
【琥珀色组织】:线性思维的产物,有群体意识,寻求秩序、稳定和确定性。意识上区分“我们vs.他们”。组织的维系主要依靠等级制,及自上而下的流程控制,强调服从的重要性,典型代表是天主教会,可比喻为军队。
【橙色组织】:追求效率第一,个体生命的目标就是不断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获取成功,典型代表是工业时代以后的大型企业,可比喻为机器。
【绿色组织】:寻求公平、平等、和谐、社群、合作和共识。注重关系甚于结果,追求多元性,崇尚去中心化,以价值观驱动并注重平衡多种利益相关方,典型代表是很多非营利性机构,通常被比喻为家庭。
【青色组织】:作为目前组织进化的最高阶段的“青色组织”将组织视作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各自的角色上也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相比其他“颜色”的组织,青色组织体现出三大突破:身心完整、进化目标、自我管理。
组织结构图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组织进化的原理及青色组织的特征,我们会发现教育领域似乎要比任何其他领域都更适合,也更理应,采用青色的理念来运作。
青色组织推崇“身心完整”,并在组织内部采用许多旨在鼓励每个人展现和发展完整的真实的自我的举措。在教育领域,所要推动的也正是把人当作完整个体来发展的“全人教育”,体现在重视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重视全脑思维的培养,尊重学习者不同的个性和学习习惯,适应学习者的成长阶段和成长目标等。甚至可以说,只有当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全身心地投入时,学习才能真正的发生,全人的教育才有真正的可能。
青色组织推崇“进化目标”,将组织视作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个个体都是这个有机体的“感应器”,聆听组织发展的需求,捕捉组织发展的机遇。应用在教育机构里,学校的目标、学习的目标,都是从师生最深的潜能出发,基于师生内心真实的需求和渴望,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所赋予的机会,持续地涌现和演化。进化的目标将教育机构和外界环境联系在了一起,将个体的学习者和更广泛的视角联系在了一起,让师生在真实而丰富的情境之中思索成长的方向和价值所向。
青色组织推崇“自我管理”,组织中的人围绕自己的角色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应用在教育领域,需要探索如何帮助学习者成长为一个能够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安全感,如何构建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环境,如何赋能赋权,在何种程度上和范围内体现自主性……
旧有的教育体制损害的不仅是学生,对教师和校长们也带来同样的折磨,使他们负担过重,缺乏自主意识,没有成就感。要培养自由的学生,首先要有自由的教师、自由的校长,和自由的学校环境。在青色理念下运作的教育机构,释放和发展的不仅是学生的潜能,也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变得更加身心完整。同时,遵循青色的理念,教师们也可以更好地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知识的所有者和传递者,转变为在一个由同伴和成人支持的学习社群里,个人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引导者、教练。
上述内容,摘选自顾远为《青色学校:进化型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这本新书所撰写的前言。这本由“群岛闪翻共学小组”共同完成的译文集,所选的文章全部来自《活力前线(EnliveningEdge)》杂志的教育特刊。它们都围绕着各类教育组织该如何进化,以及“青色”的理念如何应用于教育的实践而展开。
在顾远看来,如果把一家教育机构、一所学校比作一部智能手机,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 App,迫切需要的是如何更新底层的操作系统,让这些 App 发挥它们的全部潜能。本书的译者希望将“青色组织”的理念引入国内的教育领域,并催生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