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与治理

(2018-04-04 07:04:03)
标签:

管理

治理

威权

现代学校制度

ppl

分类: 课程教学

    “管理”和“治理”,虽然一字之差,但其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现在的学校,大都深谙管理之道,以管理主义见长。

就拿学校的场地来说吧。除了平时上课的教室之外,学校很多场地和设施的门都是紧闭着、用“铁将军”把守着,目的非常明确,不能让人特别是学生随便出入。学校的设施设备原本就是为学生服务的,但却通过管理将学生拒之门外。

最熟悉的就是作息时间和那上下课的铃声了。一个班级的同学,依据铃声同时上课,学习同样的课程和内容,几年如一日,不管他们在身心方面有多大的差异,不管他们的志趣爱好如何不同,都必须按照管理规定做同样的事情。

对教师的管理也有很多种形式,下“指标”是其中最能体现管理色彩的。一所学校教师职称、岗位设置等都是有指标的,即使这个学校有多位教师已经符合某一职称的任职条件,或者完全可以晋升到某一岗位上,但只要没有“指标”,你就必须等着。我们一直说要鼓励教师专业成长,给他们搭建各种平台,但一涉及到管理的细节,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对学生的管理,最直接的标志就是将学生划分等级。每个学科都在进行的测试,不管是用分数表示还是采用等第制,目的都是为了将学生分等,让部分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陷入低人一等的境地。按照百分比划定的等级,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学生在学科考试中获得了90分的高分,也可能因为比他分数高的人很多而被划为B甚至C等,一次考试的等第高低,不是取决于自己学得好不好,而是要看别人学的是否不好,这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将对学生划分等级的管理方式延续到学校层面,就是根据考试分数的高低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学校,导致学校从起点开始不公平,产生等级差异。无论是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还是在教育资源丰沛之处,将学生、将学校划分等级的做法一直因循下来,成为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式。……

管理学校和学生,靠的是威权,免去的是管理者的责任。设定一致的标准,要求大家一致,最为省事,也最不需要负责任。管理者最关心的是集体的荣誉,眼中很少有学生。

相对于“管理”的居高临下、单打独斗,“治理”的着眼点是促进教职员工和学生一道参与学校事务,各自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以“治理”为核心的学校,始终将学生放在学校办学的中心位置,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校所有场馆设施的门,都会敞开着随时随地欢迎学生的到来;在准备做一件事请的时候,学校会让师生一道参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获得最优方案,并加以实施。学校的课程有很强的可选择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课表,在确保底线要求基础上,让自己的优势项目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一门课程可能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划分为多个层级,学生虽然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但学习的内容、评价的方式都不相同,学生之间不用互相攀比,每个人都只需要跟自己的过去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到自己的不足。……

学校治理的核心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它包括确立学校的办学章程,建立章程统领下的学校制度体系,明确学校的发展愿景并制定发展规划,建立自评机制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以让学校办学逐渐接近愿景,等等。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要给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平等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要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自主性、能动性,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和谐局面的构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善于激发、大胆放手,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重托,并将这些能量最大化地释放出来。在一个善于放权、注重“治理”的学校里,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是事业的合伙人,学校就是大家的“众筹”项目,共创、共担、共享自然会成为学校的文化特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