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法与减法

(2018-03-28 06:12:35)
标签:

课程建设

课程实施

作业练习

学习评价

ppl

分类: 课程教学

 学生负担重,是当前各方都在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学生负担为什么重,有不同的分析和判断,我以为,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总是做“加法”也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

 在课程建设方面,每一次改革,都会增加新的课程或课程类型,但已有的课程、课程类型基本上没有减少,课程的每类、数量在不断增加,以至于学校在限定的周课时总量内越来越难以安排。在某高中,因为要安排等级考、合格考等不同类型的考试课程,学校不得以在高二年级放弃了拓展型课程的安排,课程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要求已经无法保证。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要对课程的建设有清晰的思考,明白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独特价值,在保证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分科课程进行整合,将其统整为几个综合主题课程。比如可以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艺术鉴赏、服装设计……等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整合起来,构建起“戏剧课程”,以此来减少课程的门类,释放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空间。

 在课程实施方面,教师也比较善于做加法,而不大会做减法。国家规定的周课时数,是在认真考虑了这门学科的内容、难度、实施状况的基础上确定的,如果大家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实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场相应的教学任务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课时安排上,每个学科都会与学校“据理力争”,想法设法增加周课时数,为本学科的内容拓展、难度增加等创设条件。学校之间的相互比较也很普遍,只要有一所学校在学科周课时数上有所突破,其他学校就会纷纷效仿。特别是那些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本身生源的整体水平就很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这些学校如果增加学科课时,更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减少当下的课时总量,让课程实施回归理性、回归常识的基本举措,需要在各校得到有效的落实。

 一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在解题方面不够熟练,在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操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上。一个学期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时都在让学生做练习或者教师讲评。选用的试卷或者练习大都没有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有很多题目都在同一水平上,反复练习的结果只能是增加一点熟练度,对思维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价值。作业量大、题目同水平反复,是当下大题量训练的通病。教师要明白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教学的关键,要在做好减法的基础上做加法,减掉那些同一思维水平上的作业数量,给学生多提供一些思维层级逐级提升的、能力要求逐渐增加的阶梯式作业,帮助孩子们拾级而上,拓展思维。

 在学习评价方面,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更多。单一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到现在依然是最普遍接受的评价模式。虽然考试改革有了很多实质性的举措,也出台了综合素养评价、考试等级等一系列评价的举措和指标,做了各种各样的加法,但最终还是要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分数,才能被大家所理解、所认可。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非常厉害,一些选拔性的考试,为了能够“出奇制胜”,在试题的编制上往往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随意增加难度的现象非常普遍,相关部门为了要减轻负担,总是在课程内容上做减法,但没有抓住考试难度这个牛鼻子,导致一些学科在某些知识点上“深挖洞”,进一步加剧了学科教学中的超难度、超标准现象。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的方式开展评价,是学习评价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点,把这件事情做好了,评价的“减法”才能落到实处。

 在课程教学领域,加法和减法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改革举措可以通过“加法”来实现,同样也可以通过做“减法”得到落实。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科知识是无涯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适应今天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就需要减少那些重在记忆的、反复操练的学习历程,多增加一些具有结构性的、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和自然、社会、他人之间的联系的学习经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