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因读书而明亮

(2018-02-17 06:10:38)
标签:

教育目的

家长责任

教学规律

资源整合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生活,因读书而明亮

    这是山东济南省实验中学的高慧燕老师在阅读了《让教育更明亮》一书后撰写的书评。我的每一本著作,高老师都认真阅读并撰写书评,不仅如此,还通过她牵头组织的“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活动,将我的作品推送给相关学校的老师、家长,在大力推动农村学生和家长的阅读的同时,也让我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读者。

衷心感谢高老师。在这新春佳节的喜庆日子里,也衷心祝愿所有的朋友新春愉快,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生活,因读书而明亮

 

1

1228号(周四)收到快递短信,当时以为是某单位寄来的宣传册,因手头有事也没有去取。29号下午看到阿潘在船长博客中的留言,猛然意识到快递柜里放着的肯定是船长的赠书。马上放下手头的活,跑到快递柜。取出包裹,迫不及待打开,《让教育更明亮》呈现在了眼前。封面设计简约素雅,拿起书放在鼻子底下嗅嗅,一股淡淡的墨香拂面而来。闻着墨香,飘浮不安的心就会沉静下来,不由自主走到桌旁阅读。时光在静谧中流淌,正如此书的封面所展示的那样:一张简单的书桌,桌旁一只圆凳,桌上一枝飘香的茶花,还有一本书等待着主人来打开。

2

《让教育更明亮》收录了作者23篇文章,分成了“教育的目的”“育人的规律”“家庭的责任”和“资源的整和”4辑。最后,作者附了篇后记介绍了本书出版的经过。

恰巧今年元旦比较清闲,这本书的阅读不仅充实了我的假期生活,而且理清了一些问题的思路,明确了自己2018年的助读活动目标与与方向。

这本书不是作者为我们团队量身定做的吧?

其实,这本书不仅仅适合我们团队的老师阅读,也适合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阅读。不仅仅适合城市人群,也适合农村人群,它仅能使读者从所描述的现象中看到问题的本质,明晰所阐述的道理,而且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

3

人们渴望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但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一个人的教育价值观决定了他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也影响了他的教育方法和材料的选择。周末去农村小学助读的时候,我习惯性向以前没有见过面的乡亲们抛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孩子为什么要上学?你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你眼里,什么是成功?”

“上大学”“有好的工作”“成为国家栋梁”是大多数村民家长给出的回答。正是因为将高考当作了教育的目的,家长和老师很少关心学习之外的事情,也很少有课本之外的阅读活动。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好大学和好工作就一定能保证孩子健康、快乐与幸福吗?快乐与幸福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感受而不是外在世俗的物质拥有,只可惜,太多的家长和老师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最近,一位高一的同学告诉我说最近他和爸爸的心情都很焦灼,因为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在过早备考、过度备考的学校里,他的这种情况并非个案,一些孩子高中生活还没有几个月就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到了不得不休学的程度。

如何让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教育不会把分当作唯一的目标,不再急功近利受社会潮流的制约,只将目光锁定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把孩子作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

家长和老师需要专家的引领,船长便是这样的专家。十几年来,他坚持阅读写作并将自己的作品无私分享给他人,让一批批教师和家长心明眼亮起来。

在《让教育更明亮》开篇第一辑,作者从教育的目的出发,不疾不徐引领读者思考教育的本源与本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良好习惯、批判性思维品质、公民意识以及内在自觉。

正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需要鼓足勇气不被社会潮流所裹挟、不做急功近利育分的推手,沉静下来陪孩子慢慢成长,培养他们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品格,唤醒他们的潜能为来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好习惯与好品质都是亘古不变的。一个具备了恒心坚持、孝敬父母、信守承诺、遵守秩序、勤于阅读、独立思考、责任担当、公民意识的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如何养成这些习惯和品质,你还是亲自打开书来读读吧。

4

教育是农业,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浇水、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是要遵循农时规律的。贻误农时、过度灌溉施肥与拔苗助长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的成长与成熟也是这样。

本书的第二辑,作者从心理学角度说明了各个年龄段孩子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这提醒不懂规律盲目施教的家长和老师尊重生命成长的节奏和学习的规律,让孩子免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殇

作者说要培育一个健康、快乐和有能力的孩子有赖于三个基本要素: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要理解温暖对孩子发育的重要性;要注意到每天生活节奏对孩子的重要性,对此我深有共鸣,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接触过饱受其苦的孩子。

正如作者所说“温暖维持着生命,是健康成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在助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校长介绍说现在认知水平低下的儿童比以前多,也曾和一个这样孩子的妈妈交流过。妈妈在孩子8个月的时候外出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还有一次我去一个学校讲座,结束后一个20多岁的女孩哭得泣不成声,她跟随我到了办公室,通过交流发现她是这个学校一个四年级同学的姐姐,那天替父母来听讲座。她曾就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她上学时爸爸妈妈回来了,但是,至今为止,她发现自己不能和爸爸有效沟通,在单位上也不能像别的同事那样敞开心扉和别人做朋友。母亲节助读,我在一个书屋和孩子们分享绘本故事《我妈妈》,只见一个瘦瘦弱弱的小朋友默默走到书柜前,拿了一本关于恐龙的故事看,原来,他的妈妈离家出走好几年了,一直没有音讯,爸爸外出打工,年仅70的奶奶与孙子相依为命。

为了生计或者理念存在问题,很多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孩子和老人留守家中。婴幼儿抚育存在着严重问题,当地社区也成了文化洼地。

母亲温暖的怀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的基本条件,“让妈妈回家归位”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5

本书第四辑“资源的整合”让我想到一个非洲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

首先,家校社联手协作、让家长全面参与学校教学与管理,成为课程建设者和受益者。其次,用好各种资源,让学校成为社区文化高地,吸收社会力量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充分服务学生的需求,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在实处,为孩子提供多远选择和体验的机会,使学习基于生活、在生活中、为了生活。第三,让教育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从统一走向灵活,从封闭走向开放。

《让教育更明亮》不仅仅适合老师,而且适合家长和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阅读,相信读者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让教育更明亮》是2018元旦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衷心感谢船长。新年后第一个周末,坐在去杭州的高铁上敲下这些文字,希望自己在2018以开放的心态拥抱这巨变的世界,遇到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