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的有效组织
(2017-11-22 06:22:40)
标签:
学习经验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ppl |
分类: 教育漫谈 |
如前所述,学习经验是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者的学习,总是通过和周边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来实现的,比如说听老师和或者他人的讲述,翻看相关的学习资料,做相关的练习,动手去实践某件事情,观看与学习要求相关的视频、动漫作品等等。
任何一个单一的学习经验都不可能对学习者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相关的学习经验精心组织,通过日积月累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者,在多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就会看出这些学习经验所产生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特别关注学习经验的累积效应。
这就是涉及到学习经验的有效组织了。学习经验的组织,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考虑。一个是从时间维度上来分析不同的学习经验如何以合理的顺序有序地、有步骤地呈现,建立起学习经验之间的纵向关系,让后续的学习经验建立在此前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促使学习者对课程、对学科的理解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另一个是从不同学习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建立起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比如在中学阶段学习物理和化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把物理学科中所讲述的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化学中的同类知识建立恰当的联系,让两者互相强化,帮助学生建立有助于学科整合的、统一的观点。无论是纵向关系还是横向关系,关注的都是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包括这些经验与日常生活实践的联系,避免给学生提供支离破碎的经验。
泰勒特别强调,要把一组学习经验有效组织起来,需要符合三大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连续性是学习经验纵向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拿“能量”这个概念来说,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个作为基础的概念,就需要在为学生提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的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板块反反复复地重现这一概念,让其持续不断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你要让学生掌握的重要的学习目标,就需要在组织学习经验的时候让其不断重复地出现。
顺序性与连续性有关,但又有区别。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让重要的知识点反复出现的这一教学策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一遍遍的重复,但如果这些重复都仅仅局限在同一水平层面上,那不仅对学习无益,反而还会给学生带来厌恶之感。现在一些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与此是有一定关系的。顺序性强调要将后一个学习经验建立在前一个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且后一个学习经验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究所涉及的事物。就拿“能量”来说吧,每一次涉及到这一概念的时候,都应该让学生理解“能量”这一概念所包含的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
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联系。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我们人为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领域,通过不同学科和课程的学习,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世界。教师理解了这一点,在组织学习经验的时候,就要思考不同学科的学习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特点,并设法通过对这些学习经验的整合处理,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对世界的统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