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不同的侧面看理解

(2017-08-19 06:23:28)
标签:

理解

六个侧面

教学设计

建构意义

ppl

分类: 教育漫谈

在前几天的博文中,曾对“理解”这一概念做过一些分析和讨论,归纳出“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经“知道”的内容和事实来生成或者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意义的结果,“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

如果进一步对“理解”进行细分,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侧面来认识它呢?对此,《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提出了有关“理解”的六个侧面,具体的内容如下:

侧面1:解释

即能够很恰当地运用相关的理论、图示,有见地、合理地说明事件、行为和观点。

比如说,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重的物体在空中下落的快,轻的物体在空中下落的慢,要能够给大家解释之所以物体下落有快慢,是因为空气阻力在起作用。如果在真空的环境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们的质量是没有关系的。

侧面2:阐明

即演绎、解说或者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

阐明最为通常的表现就是对课本、艺术作品或者对过去和现在的经历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文本和自己的经验之间不断对接,以便找到合理的、属于自己的阐明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阐明不是科学解释,它强调可接受性,也体现出个体对课本、事件、经验等的不同理解。这也是“阐明”和“解释”的区别所在。

为了帮助别人理解,讲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一个好的故事既能够吸引人,又可以给人启示,它有助于人们记忆和沟通。

侧面3:应用

即在新的、不同的、现实的情境中有效地使用知识。

怀特海说:“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只有那些能够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够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应用。几个学生在学校里经营了一个小卖部,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对下一年度的运用成本和需求进行分析,并据此确定运营的策略,这就是知识应用最好的事例。

一个人能够将概念、原理或者技能运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和情境中,这就说明他充分地掌握了这些内容。正如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德纳所说:“要检验理解,不是让学生重述所学内容,也不是看实践行为,确切地说,要看是否能够将相应的概念或原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之中……”

侧面4:洞察

即批判性的、富有洞见的观点。

洞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善于提出以下的问题:换一个角度看这件事情会怎样?我的反对者可能如何思考?等等。洞察着力于将隐形的假设和含义外显化,体现着一种极具力度的深刻见识。

要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关键在于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要涉略相关的各种理论和观点。比如说有关二战的历史,要提供不同的国家对同一历史事件描述的资料,让学生从这些观点各异的治疗中去发现资料背后所隐含的真相,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侧面5:神入

即感受到别人的情感和世界观的能力。

通俗地说,神入就是设身处地去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当我们试图理解另外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时候,我们就要努力做到神入。现在的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教育上倡导的国际理解,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神入也是一种洞察。只不过神入强调的是换位思考,强调我们要从当事人的立场去看待事物的发展。换位让人感到温暖,而洞察是冷酷的,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解析事物。

侧面6:自知

即知道自己无知,知道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是如何促进或者妨碍了认知。

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必须首先理解我们自己。通过自知,我们也理解了哪些是我们不能理解的。“认识你自己”,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如果我们想要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超越自己看待其他事物,那么我们就要自觉地质疑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自律,寻找思维中不可避免的盲点或疏忽;也要求我们勇敢面对潜藏在有效的习惯、天真的自信、强大的信念与看似完整的世界观中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