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高地的标志
(2017-08-23 06:16:22)
标签:
学科高地学科思想人才集聚中外比较ppl |
分类: 教育漫谈 |
建设学科高地,让其发挥引领和辐射的作用,带动一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脱颖而出,是我们这些年推进这项工作的立足点。
那么,学科高地应该在哪些方面体现自己的“高”,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呢?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先生认为,学科高地应该是:1)学科思想的孕育之地;2)学科人才的集聚之地;3)中外学科教育的比较和研究之地。
我认为,尹后庆先生的这三句话作为学科高地建设的标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学科高地之所以高,就在于学科高地能够形成或丰富本学科的学科思想。所谓学科思想,指的是经过分析、抽象、提炼而形成的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些观点、思想和见解,是“知识”背后的“知识”。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一个对学科思想的理解和认识非常到位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容易透过现象看本质,重视对学生核心知识、核心素养的培育,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而不仅仅局限于就事论事。
学科高地是人才的集聚之地。一谈起科学研究院、重点大学等研究院所和机构,立刻跳入到我们脑海之中的就是他们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因为集聚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于一处,使得这些机构很自然地就成了某些领域的高地。基础教育要建设学科高地,也应该采取类似的方式,让某一学科的优秀人才能够集聚在一起,为着一项或者几项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研究,不断输出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学科思想,以此来带动整个区域学科的发展。
建设学科高地,既要登高望远,洞悉世界各地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帮助我们找到自身和先进之间的差距;又要脚踏实地,立足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学生学习的实际来价值引领。这实际上就是确立自己在学科建设方面所处的方位的过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能稀里糊涂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或者那样的探索,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件事情已经有人做了研究,并且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过程和路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等都比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还要周全。
我区从2014年起开始推进学科高地建设工作,首批英语、高中化学和小学语文学科高地的建设工作主要围绕课题研究、课程教学、师资培训、品牌活动等四个层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不断丰富。在后续的发展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明晰学科高地的“高”的内涵,在学科思想、比较研究、教师成长等方面做出更富有价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