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经历对一生的影响
(2017-08-02 06:30:42)
标签:
阿德勒早期经历个性性格环境影响ppl |
分类: 教育漫谈 |
近期在研读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莱德·阿德勒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思想的产生与他的人生轨迹如影随形,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会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尽管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能直接意识到这一点。
阿德勒在临床治疗中,遇到过一位52岁的女人,她总是不停地贬损比她年长的女人。为什么会如此呢?原来在她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她的姐姐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她总是因此而经常产生羞耻感和被轻视感,常常感到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这样的一种心理伴随了她的一生,每当她发现其他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士受到宠爱或者偏爱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受到轻视的恐惧感,并引申出生气或者愤怒的情感来。
阿德勒的童年经历,也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70年2月7日,阿尔弗莱德·阿德勒出生在维也纳郊区小镇鲁道夫谢姆一位犹太商人的家中。他长的又矮又丑,和比他大两岁的哥哥简直不像一个妈生的。他患有佝偻病,身体孱弱、行动笨拙,4岁才学会走路。当他费尽吃奶的力气蹒跚学步的时候,他的哥哥却在不远处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每当这个时候,小阿德勒就会低下头来,流露出自惭形秽的表情。
阿德勒的一生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成年后,哥哥交友广泛、能力很强,经营着一家私人图书馆,是这个大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深受全家人的敬慕和尊重。相比较之下,阿德勒则黯然失色。对这位优秀的大哥,阿德勒一直保持着浓浓的醋意。甚至到了不惑之年,阿德勒依然醋意十足:“西格蒙德,一个善良又勤奋的家伙,他一直比我强,一直比我强……”他把自己和哥哥的关系,比喻成花园里树苗的竞争——每一棵树苗都为争夺足够多的阳光、养分和空间而展开争夺。
由于身体不好,阿德勒得到了母亲的细心照料,这让他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但好景不长,母亲又生了个弟弟,用阿德勒的话来说:“在我两岁之前,妈妈对我很宠爱,但弟弟出生之后,她的注意力就转移了,我有一种被废黜的感觉……”弟弟3岁的时候得了白喉病,有一天早晨,阿德勒醒来后发现,弟弟静静的躺在自己身边,已经没有了呼吸,这给阿德勒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5岁那年的一个寒冬,阿德勒和一个小伙伴去滑冰,到了冰面上后,那个小伙伴一下子就滑了出去,将阿德勒一个人丢在冰面上,他又冷又怕,一路屁滚尿流、连滚带爬的逃回家中,随后便得了严重的肺炎,高烧昏迷,医生已经放弃对他的治疗,没想到挣扎了几天之后,他又活了过来……阿德勒后来在传记中写道:“当我康复以后,我立刻决定以后要成为一个医生,那样就可以更好的抵御死亡的威胁,并要有比那个家伙更高明的医术,我要坚持的走下去,哪怕在我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困难……”。
阿德勒的求学生涯也不顺利。
在校学习期间,阿德勒最初学习成绩平平。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被老师毫不犹豫的划入“学渣”的行列,老师甚至还建议他的父亲把他从学校里领回去,干脆跟着鞋匠师傅学习制作鞋子得了。他的父亲当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而阿德勒也在这一建议的刺激之下开始发奋学习,成绩逐渐有了起色,到后来数学反而成了他学习成绩最好的一门功课。有一次,他甚至解决了一道连老师都感到费解的数学题,这使他名声大噪,也使他对自己信心大增。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不止一次自豪的提起这件事情,认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不是天生注定,只要肯定努力,每个人都会获得成功。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
阿德勒的父亲对他非常宠爱,期望很高,当阿德勒面临困境的时候,父亲总会给他鼓励和支持。父亲告诉他,不能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缚,不能相信眼下的困难就是你的一生,要勇敢的去突破,创造自己的生活。阿德勒后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坚持这一信条的结果。
在阿德勒上学的路上,会经过一座公墓,他每次走过的时候都十分害怕,而他的同伴却毫不在意,这让阿德勒很苦恼。有一天,他故意和同伴拉开一段距离,把书包扔在墓碑后面,然后多次的来回穿越公墓,直到克服了恐惧感才停下来。
“思想是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这句话用在阿德勒身上是极其贴切的。我们透过他的生平就可以明了他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之来源。
比如:他在身体上的缺陷,使他日后非常重视器官缺陷的研究。写于1907年的主要著作之一《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就是对此进行的探讨。他在后来的诸多著作中也不时回到这一主题上。
比如:在与哥哥的对比中,超越自卑以及与哥哥、同伴的竞争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也使得他在日后提出“创造性自我”的概念,主张人在塑造自己人格和命运的过程中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力量,并把追求卓越与成就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自卑与超越的理论是他自己个性发展的真实写照。他本人正是通过自卑感补偿而获得巨大进步的人。另外,阿德勒认为,在对一个人作出判断之前,必须对他的生长环境有所了解,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就是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
比如:当他5岁从死神中逃脱后,遂决定日后成为一名医生。这一生活目标的确立对他具有重要影响。他说:“我确定了一个生活目标,借此理想而结束了对死亡的恐惧”。由此他明了生活目的的重要性。
……
阿德勒坚信早期经验对个体性格甚至一生都具有重大影响。他认为,性格并非遗传决定,即便家族成员有共同的性格特征,也是因为模仿或同化所致。性格是受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与孩提时代的心理发展方向相适应。阿德勒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的成功也使他坚信个体虽受环境之影响,但个体并非完全被动的,个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重新做出自己的选择和自我超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