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的古老型人类?
(2017-03-10 06:19:50)
标签:
人类祖先出非洲许昌人新的拼图ppl |
分类: 他山之石 |
在昨天的博文中,提到遗传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之所有做出这样的判断,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就是对基因的研究,其中对两个关键因素的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是线粒体DNA,一个是Y染色体。
线粒体DNA仅表现为母系遗传,在遗传给下一代时并不发生变化,除非产生随机变异。变异发生的几率相对稳定,因此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进化史的“分子钟”。科学家对世界各地人群的线粒体DNA测试,绘制出了位于进化大树上的现代人的“家族树”。从“家族树”中可以发现,约15万年前,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群人是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然后在以后的10万年中大批人走出非洲迁徙到世界其它地区,取代了这些地区原有的人类。
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2000年11月,二十多位学者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的结果让所有的人,特别是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都大吃一惊,应用新的寻找Y染色体技术,我们现代人的确起源于非洲,这位最早的男性祖先生活的时代距今只有五万九千年!
人类都出自非洲,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吗?
这个月初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对河南许昌人头骨化石的研究论文《在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晚期古老型人类头骨》。研究发现,距今10.5-12.5万年,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其头骨呈现出更新世晚期人类、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欧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他们不是早期现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们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类群之中。
2005年至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队对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的灵井遗址进行了连续12年的挖掘,发现了45件人类头骨碎片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以及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在学界一直有一个“猜想”——“许昌人”很可能代表着华北地区早期现代人的直接祖先。该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对许昌灵井古人类遗址点石英样品进行7种测量方法的比较,以及钾长石样品的测量,确定了“许昌人”的年龄为10.5-12.5万年。
来自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消息称,课题组研究人员先后在湖北郧西黄龙洞、湖南道县福岩洞、安徽东至县华龙洞等地发现了珍贵的古人类化石,提出早期现代人至少10万年前就在华南地区出现、部分中国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具有欧洲尼安德特人形态特征等观点,同时也注意到东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不同步,在化石形态方面呈现明显区域性差别。但这些地区早期现代人直接祖先的地区分布及化石特征还不清楚,尤其缺乏可靠的化石证据。许昌人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许昌人”很可能代表着华北地区早期现代人的直接祖先。许昌人头骨化石呈现的复杂及镶嵌性形态特征,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以及与欧洲古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在晚更新世早期,东亚地区可能并存着多种古人类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又有着杂交或基因交流。
上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我们对人类演化历程的研究,远不是一两个研究成果可以做出定论的。我们就像在玩一个拼图游戏,每发现一块新的拼图,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图像做出调整和改变,以便将其融入其中。但随着考古方面、基因方面新的证据的不断出现,我们对人类演化历程的认识也会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