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闽景:学校 3.0版的五个预测
(2017-01-14 06:14:35)
标签:
学校新趋势数据支撑学习形态教学组织ppl |
分类: 他山之石 |
预测一: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学校
谷歌利用其搜索改善它的人工智能,越搜索越聪明。那学校怎么变得更聪明呢?
学校可以通过新技术来采集学习数据,并用大数据方式分析学生的状态。例如,BAMBOO SPARK和佩戴式设备——UP手腕就都是信息收集的技术。
大数据正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更“真实”的学生和教育,现在的一些技术已表明:
预测二:学习组织形态重混
应该重视三个现象:全球范围的连接、线上线下混合和名人对学习的效应。
51talk是一个一对一的网络学习英语的平台,可以用手机学英语。现在在菲律宾有6500名外教,他们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中国学生。在线教师也获得了更多的认可。现在有一些好老师离开学校,从事在线教育,因为他有了更广阔的天地。线上线下的方式会让学校未来的学习组织形态越来越重混。
我想做个测试:谁是鹿晗?看来大部分在座的朋友不认识,可是学生们都很熟悉。今年4月9日半夜鹿晗在外滩一个邮筒的旁边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微博上,拍照的邮筒至今还有人模仿拍照,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用明星效应在学校教育中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还有一点不可不提,比如
预测三:学习不可复制的知识
机器和人脑学习的区别在于:机器学习——形成流程完善,不会对自身组织结构产生完善。而
因而学生到学校学习到的应当是不可复制的知识。那到底是哪些不可复制的知识呢?这其中就包括:自信、选择、健康、沟通、提问、娱乐、分享、有趣。而这,才是学校学习的大趋势。
预测四:低年级融合,高年级流动
低幼年级的孩子需要安定、安全、信任的学习环境,知识基础具象、贴近生活的较好。因此最好是有稳定的教师和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课程更多体现融合性,以主题教育为线索。但现实中的问题是,老师自己不懂那么多学科的知识。
但是辅之以技术手段,可以让
较高年级的孩子基础和兴趣差异拉大,同伴激励成为主要学习动力。因此分层走班、高选择性、分类教学、模块化教学比较适合,流动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现实中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和评价的困难。
现在
预测五:升学基于信任而非分数
应试教育是大工业时代最有效率的教育方式,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流水线上的一个重复操作工,学霸必然就是一台“学习机器”。有人说,应试教育没什么不好,不是还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吗?不,可与肯定地说:
哈佛大学前招生官罗伯特曾说过:“招生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录取的标准因人而异,
但是,在生活和学习当中伴随出现的大量信息和数据,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其中大量反映了一个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和兴趣特点,这些基于过程的数据,将作为学校录取最重要的依据,并最终导致升学基于信任而非分数。(作者为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