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教育寓言

(2016-09-09 06:26:55)
标签:

寓言故事

家庭教育

起跑线

一致性

ppl

分类: 教育漫谈

   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三对年轻人,他们在同一天结婚,也在同一天向上帝祈祷:万能的上帝呀,请赐给我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请赐给他聪明、勇敢、爱心和健康。第二年,正如这三对夫妇所求的,每一个家庭都生下了一个小宝宝。他们从此开始了快乐、麻烦、忙碌的生活。

二十年后,这三对夫妇又来到了教堂,向万能的上帝祈祷。

第一对说:上帝啊,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们,我们的孩子现在完全成了一个暴戾的人。

第二对说:上帝啊,求你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自私、贪婪,又一无所长,我们不知道他以后靠什么生活。

最后一对夫妇说:万能的上帝啊,感谢你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好孩子,他热情,聪明,又有爱心,他简直成了我们快乐的源泉……”

这时候,教堂的穹顶上突然被一道光照亮,一个声音从这光中传出:我的子民啊,二十年前,我应你们的要求,把三个可爱的孩子交给你们,他们都一样聪明可爱,这是在他们出生时你们都看到的。那个时候以及以后的几年,谁不是沉浸在孩子降生的喜悦中呢,谁不心怀感激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我送到你们身边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聪明可爱,只不过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罢了,他们每个人的潜能都足以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骄傲。但是后来呢,你们之中的人,有的悉心去培养,像照料一粒麦种;有的却渐渐失去了耐心,不再去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反而粗暴、简单地对待孩子,以致孩子越来越愚钝,甚至走向歧途。我的子民啊,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你们中间,那些悉心照料和培育孩子的,并不全是富有的,有权势的,有的甚至屡遭厄运,但他们的信心和耐心使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有的尽管富有,但却早早地在教育上抛弃了自己的孩子……”

教堂里的三对夫妇,此时早已泪流满面。他们无不在心里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我是在博友“sdsonia”的博客中读到这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的。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播种的是什么,收获的就会是什么。我们也知道,在一块庄稼地里播种之后,农民会对这块庄稼地悉心照顾,除草、施肥、浇水……努力为禾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不会因为自己的懈怠,让杂草占据了禾苗成长的空间。把这些话用在教育上,就成了隐喻,提醒人们人的成长就农田里的庄稼一样,家长更应该像农夫。

还有一句话,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的保质期的,这与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时间相对应。成人之后的个体,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要想让其洗心革面、重新来过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它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和行为,都折射着他儿童时代的生活经历。比如说,在儿童时期经常受到粗暴对待的、或者持续处于重压之下的孩子,在成人之后往往表现的非常暴戾,而在安全无忧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体察别人的情感,能换位思考,会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从二十年的尺度上去思考如何养育孩子,将为这个世界输送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斤斤计较于一日一时的得失,会让家长以更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成长,也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和艰难。所谓的“起跑线”,曾经让无数的家长痴迷,也给无数的孩子带来了极度的困扰,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竞争,不是练就起跑的本领,而是呵护孩子对知识的热情、对生活以及世界的关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特别是坚持锻炼的习惯、喜欢阅读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等等,让孩子不断感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心理上的巅峰体验。让孩子学会和自己的昨天进行比较,不断感受自己的成长所带来的快乐。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这一方面体现在家庭成员对如何养育孩子要有共识,不会出现一个人一个想法,而且往往南辕北辙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孩子从婴儿到成人的整个培养历程,要有连贯性的思考,一致性的要求,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