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满满的爱》获得全国大奖

标签:
胡蕴琪学生舞蹈团全国艺术展演金奖作品ppl |
分类: 校园一瞥 |
4月份,虹口区胡蕴琪舞蹈团代表上海赴青岛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他们携带自创作品《满满的爱》在总决赛中与来自全国的66支舞蹈团队进行比拼,最终获得全国一等奖以及优秀创作奖,为“十三五”虹口艺术教育开了一个好头。
区委书记吴清在看到《虹口报》对胡蕴琪舞蹈团的报道之后作出批示:“向胡老师及团队并孩子们祝贺并祝福!你们是虹口的大小宝贝,是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者。”
下面是《虹口报》的报道。
一双小舞鞋 舞出“满满的爱”
——虹口师生夺得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全国舞蹈类一等奖、优秀创作奖
本报记者
“咚……咚……”随着声声捶打,一双崭新的小红鞋从父亲手中诞生,这是修鞋匠父母为女儿准备的充满爱的礼物。随着小女孩一点点长大,她从盘绕父母膝下的天真孩童,成长为青春期的叛逆少女,不再满足于父母羽翼的保护,也渐渐疏远了父母……
音乐变幻,当白发苍苍的父母手捧那双小红鞋出现在舞台上时,长大的女儿幡然领悟,那就是父母对自己沉甸甸的爱。在他们的心中,她永远是需要呵护那个女孩、那双红鞋。她的内心生出了无限愧疚。
音乐散去,掌声却久久未曾停歇,这就是虹口师生带着作品《满满的爱》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总决赛时的场景,而为了这6分钟的“绽放”,整个舞蹈团队师生付出的却是整整两年的心血和汗水。
两年十余稿,追求极致不言完美
“2年前我们就启动了《满满的爱》这部作品的策划,虽然它只有6分多钟的时间,但其中的音乐、舞美、服装、道具却是一改再改,可以说改了有十多稿。”上海市学生艺术团舞蹈团团长、《满满的爱》节目总指导胡蕴琪向记者回忆起作品创编时的历程。她坦言,自己是个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人,除了舞蹈编排上灵感不断,有时精细到“一个裤脚管是卷起还是翻下”,自己也要纠结半天,总希望能将最准确的表达方式呈现给观众。
舞蹈团指导教师彭华对胡指导的身体力行很是钦佩:“胡指导已经65岁了,但她每个动作、神态,包括手指尖的呼吸,都会亲自示范到位,这样孩子们也能更好地塑造角色,而每次更改后,我们也的确发现这个作品更能打动人心了。”
在这十几次改动中,最翻天覆地的一次是在《满满的爱》获市评选第一之后。虽然已是全市第一,但面对接下来的全国比赛,胡指导还是觉得作品似乎欠缺了些什么。“原本我们设计的是一双帆布鞋,在市里比赛后,我们觉得要在全国舞台上呈现点亮上海元素的东西,体现出海派文化。所以想到了从鞋子上来进行改编。”于是,在大家思维火花的碰撞之下,一双由修鞋匠夫妇亲手打造的红色漆皮蕾丝边小皮鞋成了贯穿整部作品的主线,也成了整部作品情感的载体。
“我的心中没有完美,只有更好。对艺术作品的思考,一刻也不能停止,要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推翻原先的自己。”正是凭借着这股不言完美的精神,胡蕴琪的舞蹈团队在与全国66支优秀舞蹈团队的比拼中,赢得了满堂彩。“现实题材、虚实结合、满满的爱弥漫舞台,中国故事、品德教育,有强烈的时代感,内涵深刻、编导巧妙,舞者表演细腻感人!”现场评委专家给出了真情点评。
教舞育人,培育队伍始终如一
除了在舞蹈领域屡屡斩获大赛金奖,胡蕴琪的团队还获得了“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育才成就奖”“上海市优秀非职业舞蹈团”“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等一个个荣誉称号,展现出在团队培育和教舞育人方面的强大“小宇宙”。
“参与《满满的爱》演出的都是预备班到初三的孩子们。在排练时,我们就一遍遍和他们讲故事情节,与他们聊自己的爷爷奶奶,孩子们都是向真向善的,因此也能很快进入角色。”彭华蓁说,在排练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也通过领悟舞蹈的内涵,学会了关爱父母,甚至有位妈妈特意跑来和老师说,排练《满满的爱》后自己孩子变孝顺了,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孩子给自己写了一首小诗,这从未有过的待遇让这位妈妈感动不已。
也正是因为坚持以“艺术教育培育学生的美好人生”为教学宗旨,舞蹈团每每组织排练,都获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的孩子平时上学、补课、排练的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凑,在排练房里,经常可以看到没轮到排练的孩子趴在地上写作业的场景。”胡蕴琪说,这些来自家长和孩子的支持和鼓励也让舞蹈团的老师们铆足了劲,每次排练都把教学计划准备充分,不浪费孩子每一秒钟的时间。
精品满目,卸下光环继续前行
在舞蹈团的荣誉榜上,全国“群星奖”“新人新作”“上海之春”等各比赛奖项共计90余个,而算上这次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全国舞蹈类的一等奖,团队已连续五届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金奖。现在,成立于1994年的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仲盛舞蹈团,经多年实践,已建设成全市一流的少儿艺术教育实验示范基地,共创编优秀少儿舞蹈作品250余个,可谓放眼望去皆是精品。
“只有靠作品说话,才能将我们的品牌保持下去,因此接下来我们想打造团队的精品集,这促使我们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胡蕴琪表示,一支好的师资队伍的形成,也是在一次次实践中磨炼出来的。虽然刚刚获得了一个全国的一等奖,但她们现在又投入到全市校园集体舞创编的工作中,而接下来“上海之春”“新人新作”和“群星奖”的比赛也将接踵而来,因此顾不上欣赏一等奖的光环,现在的她们又进入到紧密的创编工作中去了,期待他们在为虹口“十三五”艺术教育工作拉响礼炮的同时,继续给虹口、全市乃至全国观众们奉上一幕幕更亮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