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跃先生的点评

标签:
白玉兰论坛规准教学管理课程建设ppl |
分类: 教育管理 |
——第五届白玉兰教学论坛系列报道之三
顾志跃点评
各位早上好!
今天这个点评是不敢当,主要也是来学习的,我对这个“规准”也是边学边想。但学了之后,应该说还是很有感受的。
第一让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是规矩。在前几届的“白玉兰”论坛当中,主题是研究、改革、创新。现在在研究、改革、创新以后突然提了一个规准,所以很容易人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们改革创新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又要回到原点,从建规准,抓标准开始了?其实我感觉到,创新、改革和规准之间,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不矛盾的。首先我感觉到“规准”是创新改革的一种积淀,一种固化的环节。我们可以在北虹高级中学的张校长的报告当中感觉到,他们要打造具有品鉴艺术的、有美学的生活者。在整个建设学校的戏剧课程特色当中,它是完全按照了规准建设的思路,从国标开始,到流程,到分工,到每个步骤,因为有规准的助推,可以使得这项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反过来了有了艺术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以后,怎么样把艺术课程的改革和创新,积淀成为学校的办学常规,靠什么?也是靠规准。所以规准和创新是一个事物的两部分,它们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是说讲了规准就不要改革创新了,应该把它看作事物的两个层面。
第二个抓规准建设是对老师的最好培训。因为我们一直在说,怎么才能让老师在学校里面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得到锻炼和成长。北虹初级中学的吴校长讲得比较好,她刚刚到北虹的时候,感觉到学校里面有很多规矩,但这些规矩大多停留在文本上面,规矩和老师教学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所以她从有规无准开始抓准、抓评价,促进老师把规则作为自己的行为规则,这是第一步,通过老师行为准则的养成建立,逐步培养一个老师的专业自觉。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异,我觉得有一条很重要,即这个学校里面的教育教学的常态。有的教师到了一个学校以后,他很快就能融入这个学校的规则,然后成为教学非常有章法,办事情非常有条理的成熟教师。但有的教师到了一所学校里面几年以后,他还是抓不到点子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学校教育教学常态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现在我们校长在抓学校质量的时候,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提得比较多,希望大家能够多研究,多改革,多创新,但怎么能够在基本的流程和标准上面形成教育教学的新常态,这个事情可能有所忽视。
今天这个报告呢,可以给大家很多这方面的启发。所以怎么能够培养出学校里面教师的基本的教育教学常态,怎么能够让老师对整个教育教学从人治、法治到无为而治,最后进入到专业自觉,通过规准的建设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反过来抓了“准”以后,这个“规”落地了,深入人心了,还可以反过来促进“规”的进一步优化。其实老师在落实当中,对规则当中哪些东西是适应的,哪些东西是进一步完善的,他还可以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回过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规”的发生。
刚才徐淀芳主任提了一个非常好的结束语,其实一个规准的建设是一个永远的过程,但随着这个过程的建设,不管是文本的完善和学校教育教学常态的完善,都是可以在“规准”这个抓手下面得以实现的。所以我觉得对老师的培训的价值需要引起所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
第三规准建设是一个体现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校长看得比较多的就是教师的水平,名教师名校长有多少。可是在有些学校,尽管没有太多的知名度高的名师,但假如一所学校的规准建得很好,它的教育教学常态非常有章法的话,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不会太差。我们可以从四中心小学,可以从西街幼儿园看到,他们注重的是教师团队的整体教育教学运作的建设。这种运行建设一旦建成以后,这个学校里面所有事情的实施都是有规可循的,它可以对整个学校质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规准的问题,我是感觉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之所以提出,是我们当今处在不断创新的年代里面,怎么来优化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怎么去壮大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视角。
这个视角从表面上看好象和改革创新之间有一点不一样,但我们从更高角度去认识它的话,这里面时时处处充满着很多研究、改革和创新的元素。我们刚才也看到了,不管从教研室胡军主任介绍的这个文件还是四个学校校长的汇报当中,他们都对规准本身认识以及怎么把这个规准落实到学校里面做了很多专门的研究,做了很多精心的解读,然后创生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各种不同的落实方式。在这种研究、创生和不同落实的方式当中,其实也是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推进。
虹口区提出的三个大的抓手,一个在课程建设上面,希望通过学校学年度课程计划和学校年年度课程报告这两个基本规准督促学校想明白,我们准备在内容、结构、安排、资源、调度、管理、评价等方面怎么来实施,这是通过规划,学校必须要想清楚的。想清楚还不算,通过课程的执行报告督促想清楚的那些问题到了年底以后做得怎么样。我觉得这两个基本规程,基本上把校长套牢了,他在做计划的时候必须讲清楚,我准备今年做什么事情,这个执行报告必须要交代清楚,这些我想做的事情最终做得怎么样。这就很好的起到了突出校长在整个学校的课程建设方面,去想问题,思考问题,做事情,而且要把事情做到位,做成功。
在教学管理上面提出规范化、标准化、序列化,也是要求我们校长在所有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第一把所有事情的分工岗位职责想清楚,第二把所有事情的流程想清楚,第三把所有事情应该做到什么位的标准想清楚。这些事情想清楚了以后,这些事情的落实就可以落地。所以我们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改革创新的年代里面,总是觉得学校改革当中新的东西很多,层出不穷,但是这些东西的落地、固化不够。那么我觉得上海市实际上从教委教研室抓规程的专项活动给大家一个信号,我们教育不但要改革创新,而且要把这些改革和创新当中所得到的元素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常态,通过这种新常态的建设,去很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创新改革不是一个想的过程,它是一个做的过程,那么这个做靠什么?靠规准。
今天通过规准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的论坛,给大家一种非常新的思想,我们不但要想教育改革,要创教育改革,而且要做教育改革,通过规准怎么把教育改革做到底,我相信对大家来说都是有很大收获的。这是我今天听了以后的体会,不一定对,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