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是为了邂逅最好的自己

(2016-04-10 06:41:18)
标签:

读书

收获

成长

读后感

ppl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读书,是为了邂逅最好的自己

这是我在“百度文库”中检索到的一篇读后感,作者是王兆华老师。

这篇文章从阅读的目的、如何阅读以及坚持的力量等三个方面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并反思自身的阅读,提出今后的阅读主张。非常感谢王老师,不仅自己阅读有感悟,还不忘将感悟及反思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下面是他的这篇文章。

 

读书,是为了邂逅最好的自己

——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感

 

捧一本书,心徜徉在别人的故事里,在故事脉络里寻找自己的影子,在故事情节中寄寓自己的心灵,在故事内涵处汲取智慧,涤荡灵魂。读书本就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不为颜如玉,不为黄金屋,只为邂逅最好的自己。

                 ——题记 

 

闲暇之余,捧一杯茶,在丝丝缕缕的清新中展开一本书,品着香茗,嗅着书香,走进文字,走进书的世界,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但读了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时,方知我仅仅是个爱看书的人,却不是个会阅读的人。

一、没有精神契合的阅读不谓读书。

常先生在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这种读书境界是读者与书籍的一种精神契合,反观自己的读书方式不禁汗颜。从教二十多年,几乎每年暑假都会读几本有关教育的书籍,但此时的阅读不是为了提升专业素养,而仅仅是要完成一篇专业论文;每学期的公开课之前,也会读几本专业书籍,此时的阅读不是为了探究,而仅仅是为了模仿;每当教育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会翻找相关书籍,但此时的四处搜寻只是为我所用,却不是沁人心扉;闲暇之余,也会捧一本书,但此时的闲读只是因为娱乐自己,而不是灵魂的洗礼。反思这种功利式或漫无目标的阅读,收获的只是浮在表面的“信息”,得不到沉在下面的“文化”,这种缺少精神契合的阅读很难积淀人的修养、思想与观念,又怎能称得上是读书!

二、不动笔墨的阅读,不谓收获。

常先生在后记中记叙了出访韩国,熬夜赶写文章的事情,他十年阅读了500多本书,为每一本书都写了读后感,这些读书随想累积起来已超过200万字。《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就收录了作者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常先生的这种阅读过程让我明白了读书不是追随,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要有自己的批判。把自己的创建、发现、判断、批判付诸于笔端,不仅仅是完成了与文字的完美邂逅,更是将这些文字完美地转化成了生产力。这让人不禁感叹:不动笔墨的阅读,不谓收获。

三、没有坚持的阅读,不谓成长。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的封面有一句特有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其打动我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邂逅的美妙,是阅读的神奇。

走进目录,我感受到的是教育需要坚守:坚守大爱情怀、坚守教育信念、坚守育人目标、坚守发展原则、坚守淡利境界。

走进文章,其中《名师成长之路》一文吸引了我。在字里行间,我感悟到的是阅读需要坚持,坚持阅读成就名师。书中写到:“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范围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其中引用了闫学、王崧舟、于永正、薛瑞萍等教育大家有关读书的感触与见解,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却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美丽,阅读的力量,阅读的神奇!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没有持久的阅读,何谈成长!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让我与一个美妙的世界相遇,在这个世界里,我由狭浅的河湾走向了奇妙的大海,一步步领略神奇,一步步地邂逅最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