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25周年研讨会(四)

标签:
分层递进主题性教育发现探索自我觉醒ppl |
分类: 课程教学 |
在“分层递进教学”25周年研讨会上,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先生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对“分层递进教学”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期盼。下面是他的讲话要点。
各位老师,各位校长,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开了一个非常好的会,二十年的时候也是在这里开会,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分层递进教学”这个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我们赋予这个题目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今天研究的这个问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当然这个现实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地方我想都会有学生差异。全世界各国工业化以后都实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教育的机会,每个公民每个家长都必须把适龄儿童送入到学校,因此就带来了差异问题,这种差异有时代的特征。在信息时代,在我们从进入小康社会,特别是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学生的差异跟30年前的学生差异原因可能还会有一些不一样,表现形式会不一样。
我到纽约去参加会议,发言的新德里和墨西哥城的两个教育局长,一个讲贫民窟里面的孩子怎么教育,一个讲吸毒的孩子怎么教育,我想这就是现代社会发展以后带来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差异巨大的孩子,特别是所谓差生,教育能够做出怎样的贡献,以及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对家庭的未来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会起到的巨大作用,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关注的问题。比如说PISA测试关注的重点就是这个问题。
公平与质量必须同步关注。随着义务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财力投入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教育质量问题。关注质量必然就会触碰到今天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统一性、试评价方法等现实,长期以来教学体系的惯性和社会认同的教育质量就是合格率,因此现有的课程设置,分科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合格,这是我们现在的质量标准。
刚才有一位学校在介绍他们的“分层递进教学”,讲到学校的分层、教师的分层等,其实我们中国的教育发展梯度化是分层的,学校里的课程设置是先的分层教学,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达到基本的合格率,然后孩子们不能不能升学。这个问题需要解决,我们不能回避,但是光解决这个问题还不够。“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除了解决这一问题外,还要关注什么是质量。
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考上示范性高中,但示范性高中的蛋糕就这么大,大家水平都提高了,考进示范性高中的也只有30%~40%,教育意义在什么地方呢?这就与教育质量这一概念有关了。“分层递进教学”未来研究的方向不能只是在现有的学科教学里面做文章,让孩子都去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仅此而已是不够的。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主体性培育,不是让我们的孩子去掌握成人所规定的知识,把这个知识装在脑子里面,然后去对付考试,完全能对付了100分,打一个折扣90分,60分不到就变成差孩子,这样的教学是不是达到了主体性培育的目标,恐怕没有。
中学学科教学所有的任务是要让孩子们面向未知进行自主学习,需要以知识为载体,我们不能脱离现有的学科知识,但是不以知识掌握多少为学习成就的唯一依据,而是对未知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历来是用结果制约过程,这是不对的,应该为孩子设置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的学习的历程,这种学习历程要实现两个目标:
第一个是对外部世界的发现和探索之旅。学生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还要用这个学科的符号来表达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而且通过碎片化的知识学习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的结构,在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的时候,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人类发明知识有什么应用价值和社会文明的意义,今后怎么用,从而对知识的价值、知识的意义有一个了解。因此它是一个知识外部世界的发现和探索之旅。
第二个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觉醒过程。学习作为主体性培育必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我们把学习结果狭隘到可以量化的学业成就都由合格率来表达是有缺陷的。学习是多纬度的,有认知,有情感,有元认知,等等。比如说管理好自己的思维,管理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些在考试里面都是考不出来的。但是作为一个面对21世纪未来社会生活的人的素养是需要具备这些东西的。“分层递进教学”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关注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关注他的不同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学习的方法不一样,评价也要是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必须研究学生,要学会读懂学生的问题,读懂学生的错误,为什么错,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粗心,读懂学生的方法,读懂学生的感受。问题、错误、方法、感受全部读懂了,再在课堂教学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在这个过程里面是学生的学习,学习的环境,环境很重要。在一个教学班里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这些都是课程实施的过程。
今天的课程概念已经发生变化,过去常常把课程看作教科书,如果我们今天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对学生的主体性培育,那么课程请允许我给下一个定义:课程等于内容,内容包括国家发行的教科书,包括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学设计里面设置的情景,引入学生周边的课程资源,内容 学生 学生的学习 学习环境,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学生的学程,是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旅程让他发现和探索外部世界,让他在发现外部世界的探索中间去激起他的社会责任感,去激起他的兴趣,会发现外部世界对于社会、对于自我的意义。
未来的“分层递进教学”更多的要关注学习的意义,不能只是停留在现有的课程内容,让我们的孩子学的合格。在今天的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部里面还有不同的学校分层,我们本身就要用分层的思想去指导和引领 “分层递进教学”这个项目的研究和项目的实施。所有的老师都需要学习,老师要有学习的积极性。所有老师的专业成长只能扎根在他自己的土壤上,并在抬头去看教育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间去实践,才会慢慢地成长,不能跨越这样的发展阶段。
因此,今天的“分层递进教学”课题研究,除了解决好现实的教育问题之外,要更多的面对未来的教育创新、教育改革,让我们的教学能够凸显主体性培育,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间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应对未来的能力,他的批判性思维,他的主动学习,他对知识的建构能力以及当他建构了知识以后,他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能够融合的话,他能够发现今天学习的生命意义跟社会意义。那个时候这种学习也许为他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而不仅仅是达到初中的合格线。我们要从这个意义上去看多我们未来的“分层递进教学”的发展。这是我的想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