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作思考
(2015-12-09 06:38:53)
标签:
集团化办学项目引领课堂教学改革队伍建设ppl |
分类: 教育管理 |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年,虹口教育将围绕经济社会建设中心,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大局,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力争在五方面有所突破。
一、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继续以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为抓手,着力加快同学段紧密型集团的打造,积极探索集团内、学区内资源共享、师资流动的机制,不断提高区域集团化、学区化办学覆盖面。学前学段组建四大园际联盟。在“园所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维度探索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途径;小学学段向组团式、集团化发展。积累教育联盟和教育集团在办学实践中的过程性经验,促进各校办学水平的群体提高和校际间的教育均衡;初中学段着力打造校际教研联合体。积极探索公办、民办初中教师校际间流动,高初中教师跨校、跨学段流动以及小学科教师走校的新机制和新方式;高中学段凸显自主特色,实现全面贯通式培养。继续强化与高校合作共建,深化上外东校、孟宪承班、苏步青班、五十二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的探索力度,充分发挥其教改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作用;职教学段着力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内涵建设,试点职校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的双师能力培养制度。
二、加快重大项目进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积极承担《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材实验》项目区域推进实验,完成试验校的师生终端、网络环境等软硬件环境搭建与调试,加强试点学校的过程性管理和指导,完成试验成果的汇编、梳理和集成,并将其转化为区域培训资料,探索在不同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数字教材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积累先发优势。继续深化《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探索,凝练成功经验,逐步扩大参与范围。
扩大指南针项目影响面,拓展德育新阵地。启动国家“指南针计划”青少年基地二期建设,扩大基地面积和体验馆活动区域。继续完善与扩充“指南针计划”系列课程教材,建成“指南针计划”青少年教育资源和项目库,继续扩大项目课程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拓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平台。
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实践,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支持学校依法办学,继续深化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深化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探索“督导、执法、检查、评估”一体化督导新模式。加强督学队伍及责任督学队伍建设,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教育督导。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健全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有效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在需求,形成师生、家校、区校共治共管的局面。
推进国际教育服务与创新园区建设,适应区域经济转型要求。优化环境,推动国际教育服务与其他重点产业的跨界融合和优势互补;功能提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延伸高端教育服务产业链。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用好市教委对我区课程与教学专项调研成果,进一步凝练区域教育教学先进做法、辐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提升教学教研工作品质。践行绿色生态教育理念,做好创建绿色生态学校顶层设计。继续办好第五届白玉兰教学讲坛,打造教改品牌。
落实减负增效,继续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逐步将项目研究向中高年级延伸,重点加强三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形成一、二、三年级语数英学科等第制评价的校本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引领,提高教师基于标准开展教学和评价的能力。
切实落实体艺类课程实施,探索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建设。加强校园运动队联盟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的工作进程。成立区排球联盟办公室,加快中小学校园足球联盟学校、精英俱乐部基地学校的建设,以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为抓手,以市、区联盟校为基础,继续普及和发展校园足球。
四、优化干部人才队伍
开展“卓越领航计划”,以团队滚动发展的形式打造若干组对教育具有忠诚奉献意识、高超专业能力,在上海市乃至全国有一定权威话语权、影响力的卓越型校长。
加大虹口区“七层级”教师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各层级梯队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分层分类的管理、人才引进与职责制度,建立梯队建设管理、考核网络平台系统。实施各层级的年度工作考核与奖励、新增人员的选录工作,形成梯队人才的滚动发展。
五、统筹设计规划方案 科学布局教育资源
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教育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照《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中的相关标准,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备标准化、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