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规则

(2015-09-17 06:18:18)
标签:

规则

公平

评课

考试

ppl

分类: 教育故事

在《报刊文摘》上看到蒋骁飞写的一篇短文,题目是“规则的陷阱”,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偏远的村庄里举行种南瓜比赛,南瓜收获后村民们为“种瓜能手”这个称号争了起来。

甲村民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这个称号:“大家数数看,我一共收获了1000多个南瓜,你们谁也没有超过1000个。我收获的南瓜最多,我是种瓜能手!”

乙村民大声反驳:“你的南瓜多有啥用?看看我收获的南瓜,个个又圆又大!大家可以称一称,我保证我的南瓜总重量最重,我才是名副其实的高手呢!”

“你们都别争了,依我看,我这次比赛创造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丙村民抱起一个大南瓜,慢条斯理但掷地有声地说道,“大家仔细看看,谁见过这样大的南瓜?它简直可以进入吉尼斯纪录呢!我培育了村中有史以来最大的南瓜,种瓜能手这个称号应该属于我。”

丁村民不耐烦地打断所有村民的话,不服气地嚷道:“我种的南瓜没有你们的多、没有你们的重,也没有你们的大,但有一点你们永远不如我,我的南瓜最甜!不信大家可以尝一尝,我敢保证,我种的南瓜是村里最美味的南瓜!”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规则在工作和游戏中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   在工作或游戏之前一定要先定好规则。

我曾观摩过不同地区的人们玩80分的游戏,发现规则完全不同。上海人喜欢从2开始,只要有一张主牌就可以叫牌,如果有两张同花主牌或者大小王,就可以抄底。在我的老家,规则就不一样,通常从7开始,有了一张主牌还要取到相应的大王或者小王搭配起来才可以叫牌,难度增加了很多。如果两地的人坐在一起,不重新制定好规则的话,这牌是打不起来的。

去听老师的课也是如此。一批专家听了某老师的一节课,之后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了一番高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授课的老师却往往无所适从。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在听课前没有制定评课的规则。如果组织方在听课前告诉听课的老师这节课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希望大家对哪几个方面加以关注,从这些方面老师课堂的表现予以评价,相信课后的评课就会更加突出主题,更加有效。

第二,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评判,它本身并不意味着公平和公正。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要评定“种瓜能手”,可以从种瓜的数量、瓜的总重量、单个瓜的重量、瓜的甜度等不同的角度来制定评选规则,制定规则的角度不同,受益人就不一样。换句话说,绝大多数规则隐藏着片面的不公平的因子,某种规则下的胜者可能是另一种规则下的败者(譬如甲村民,在以数量取胜的规则下,他就是胜者;但在以重量取胜的规则下,他可能就是败者),反之亦然。我们的失败或者成功有时候只是某种片面规则下的结果,而非我们的能力和努力不够。

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中考将高中选拔入学考试和初中毕业考试这两考并为一考,说起来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看上去是很公平的举措,但这背后带来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中考考试科目的设置和两考并一考的举措,导致很多男孩在考试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高中以上阶段的学校女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就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

第三,我们需要规则,但不要被规则所束缚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也说明了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规则本身都具有缺陷,这是我们在实施规则的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到的。

前些年的高考,就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学生智能的多元性,看到了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发展的局限性,所以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前提下,又增加了一些加分项目,为有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科技特长的学生提供直通大学的渠道和平台。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缺乏规则意识,在这些加分项目中附加了很多人为的因素,导致加分的项目越来越泛滥,结果是国家出台新的政策,将这些加分项目逐一取消。

取消加分项目,显然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但这是在各所大学不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制定的新规则,还是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的。只是希望这样的规则不要持续太久,否则会将不少有特长的学生排斥在求学的门槛之外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