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乘“东方之舟”,走进峥嵘岁月

(2015-09-03 06:39:25)
标签:

东方之舟

隆重首演

课程改革

纪念抗战

ppl

分类: 课程教学

乘“东方之舟”,走进峥嵘岁月
《东方之舟》剧照

“中国,上海,虹口,感谢你!” 伴随着胜利的欢呼声以及演员、观众的欢笑与眼泪,这部完全由虹口区高中生参演的大型原创舞台剧《东方之舟》首演成功!

91日下午,这部反映抗战期间上海人民与犹太人民共同抵抗法西斯,在虹口避难的犹太难童与虹口学童之间深厚友谊故事的剧作,在上海市虹口区文体中心隆重上演,这既是我区师生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之作,也是虹口区“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千多位社会各界人士与虹口师生一起观看了演出。

《东方之舟》再现了犹太人在二战时期的苦难,以温情的上海弄堂风情图,回顾了当年发生在上海虹口救助犹太难民的历史。剧中象征着柏林街头的中心平台旁,随着一声枪响,犹太女孩哈娜在“水晶之夜”一瞬间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她手中攥着刻着三个德文字母“FDH”的祖传小提琴,心里记着祖训“忍耐,坚持,希望”,踏上了去上海寻找叔叔的旅程……“哀歌”声中,被欧洲各国拒绝的犹太难民万里迢迢来到上海寻找希望。

乘“东方之舟”,走进峥嵘岁月
《东方之舟》剧照

    在虹口的石库门弄堂里,上海市民以大爱仁心建造了“东方之舟”,为犹太人解难。孩子们用黄包车撞翻日本浪人救走哈娜,照顾着这个举目无亲的犹太小孩,教她学中国文化,一起玩弄堂游戏,互教小提琴、二胡……日本人把犹太人赶进隔离区后,使出种种手段威逼哈娜交出这把价值连城的小提琴。孩子们与日军斗智斗勇,不仅使琴完璧归赵,还在同盟国的飞机声中,把日本军警关进了隔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反映抗战期间上海人民与犹太人民共同抵抗法西斯,在虹口避难的犹太难童与虹口学童之间深厚友谊故事的剧作,全部由来自虹口区十一所高中的40多名新高二学生出演。剧场的场记、道具(服装)管理、剧务、宣传、海报设计、服装设计、部分道具的制作等工作也均由学生演员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担任。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这些从没上台有表演过的高中生们,依靠着对戏剧的热情和感悟,将自己心目中的那段历史,完美地呈现出来。要知道,在排练一开始,这些学生的表现常令人忍俊不禁:应相拥哭泣,却一次次笑场;打斗像打太极拳;手脚无处放,还老把屁股对着观众……导演殷超斌说。排练过程历经艰辛:学生们没学过表演,只有手把手教,一字一句示范。每天排练5个小时,每天都穿越在历史与现实中,这份努力成就了舞台上震撼的一幕幕。

殷超斌表示,这部戏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历史教育。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仁爱之心——虽身处侵略者铁蹄下,却依然敞开胸怀接纳来自欧洲的犹太民族。“这个暑假过得很充实。” 澄衷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徐丽婷是女主角犹太小姑娘哈娜的扮演者,从未有过表演经验的她,印象中最难的一场戏,就是第一幕中哥哥在她眼前被纳粹一枪打死,她悲愤大哭。“因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那样的苦难,表演时总是掌握不好情绪,只能一遍遍重来。” 徐丽婷说,为了感受那段历史,她在家还看了《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等多部反映二战主题的影片,将影片中那种犹太人受迫害的恐怖气氛融入自己的心里,并在舞台上演绎出来。“今天首演,当我在舞台上当着几百名观众痛哭失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更印入我心里。”画着舞台妆的小姑娘,眼角还有泪光。

乘“东方之舟”,走进峥嵘岁月
《东方之舟》剧照

北虹高级中学的谢雨薇在剧中饰演上海市民、日本兵和犹太难民等多个角色,“借着出演的机会,我对那段历史有了真切的感受。当演出进入到犹太人被赶入隔离区这一幕时,我的脑海中经常浮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倍感震撼。”谢雨薇说,这次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锤炼,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心灵之旅。

“太震撼了,看的时候完全投入进去了!在当时那么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上海人和犹太难民共度难关。从前关于虹口的这些历史都是书上看来的,家里长辈也会说些,可真人演绎展现在眼前,感觉特别不一样,”北郊中学高一学生江靖蕾说。

在首演之前,编剧叶良骏老师对这部剧作的诞生情况作了介绍。回顾了虹口教育局与英盛教育基金会合作的历程、11所高中的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导演、舞台监督、音乐等主创团队的辛勤付出。最令我感动的是她关于学生的一段话:“我们以前一直认为现在的学生只会读书,不会做其他事情。通过这次排演,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错了。不是孩子们不会做事情,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平台!”

此次《东方之舟》的排演,既是我区艺术教育实践的大胆探索,也是虹口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将对高一年级原有的美术、音乐课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大艺术”课程,确立戏剧拓展课程的学习菜单,从而释放出一定课时,让学生能更好地投入作品创排,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提高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