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八个特征
(2015-03-04 06:37:30)
标签:
现代学校制度学校章程制度建设发展规划ppl |
分类: 海外短波 |
2月2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介绍了虹口区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面所做的实践和探索;3月2日的《中国教育报》,在深度版的访谈中,我又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这些报道引起了各方重视,《人民教育》的微信公众号也在昨天推送了访谈的相关内容。
长达20年的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实践,一直是由区教育督导室具体推进落实的。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郑万瑜同志在此方面功不可没。最近,他总结了虹口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八个特征,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我们的所做的工作,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虹口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八个特征:
一是早,起步较早。早在1996年,虹口区教育局就领衔了上海市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自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当时有30所学校根据课题需要,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这在全市是比较领先的。如今的虹口区四中心小学正在实施第八轮三年发展规划。
二是长,时间较长。虹口区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从1996年开始到今天前后经历了20年,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已经换了三任,但是课题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一个区域20年如一日研究一个课题,且不断朝前推进,这在全市是比较少的。
三是实,实效明显。虹口区的“构建区域现代学校制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是比较实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000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一校一规划”。到2012年,我区中小学开始制定第五轮发展规划;2)2004年,区教育督导室对全区所有中小学实施“一校一评价”。到2014学年第一学期(即2014年12月)止,第四轮规划评审已经基本结束。3)2006年上半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教育法》规定,实现“一校一章程”。2011年起,各级各类学校开始修订学校章程,到2012学年,全区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已经结束。
四是多,成果多样。数一数虹口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既有对学校发展规律的探寻,如学校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规范不稳定阶段——规范稳定阶段(合格)(稳定秩序稳定质量)——个性化初级阶段 (特色)(成熟经验成熟队伍)——个性化高级阶段(示范)(向外辐射带动一片),又有建立学校层面的自主发展运行模式和建立起区级层面的促进发展运行模式的探索;既有对学校章程模式的探索,又有以学校章程为依据,对学校制度体系、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探索。
五是深,由浅入深。课题组在对一个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束以后,往往会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又朝下一个目标推进,体现了层次性。2000年的“一校一规划”、2004年的“一校一评价”、2006年的“一校一章程”、2008年的“一校一制度”、2010年的“一校一特色”等,就是这么来的。
六是新,不断创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涉及到的学校章程的制定、实施与核准,以章程为依据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自评,发展性综合督导涉及到的规划评审与督导等,在此之前,许多探索和实践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因此,它的出现成了虹口的一种创新模式。不少刊物对此也是这么提的。有的探索和实践虽然有其他区域经验,但在虹口区也能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局部创新,与众不同。
七是易,容易复制。由于虹口的区域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长期以来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指导、参与,再加上有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长达近20年的探索、实践、学习、修正,积累了许多可复制、可模仿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由于来自基层、来自实践、合法规、接地气。许多关于章程、关于制度、关于规划、关于评价、关于特色的经验和做法,不同地区的教育人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对。
八是广,影响广远。2008年以来,本市宝山、徐汇、长宁、普陀、黄浦、杨浦、金山等区的教育界同行分别来虹口学习;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浦东干部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等院校专家来调研取经;浙江杭州、河南郑州、河北秦皇岛、山东潍坊、山西晋中、云南红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北京、天津、海南等近2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教育界同行与虹口区教育局开展了交流活动。不少省市和地区已经把虹口的经验转化成他们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