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教学”试点调查报告出炉

标签: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效果调查家长感受ppl |
分类: 教育管理 |
3月2日,上海市教委向媒体发布“上海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2013年9月,上海市教委启动“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俗称“零起点”)试点,虹口区一中心小学等部分小学率先启动项目试点。2014年9月,“零起点教学”试点经验向全市小学推广。今年1月起,上海市教委就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16余万名、逾900所学校的小一生家长进行了全样本调研,从家长的视角了解全市小一生在独立作业、作业完成效率、学校适应、学习愉悦、学业压力等方面的真实感受。
97%孩子睡眠超8小时
通过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小一生在独立完成作业和效率方面整体表现状态良好,其中,92.46%的小一生能独立完成或基本独立完成作业,“依赖家长辅导”的孩子仅占7.54%。
孩子们的睡眠时间也比较有保障。调查显示,93.97%的孩子睡眠时间基本在8-10小时之间,超过10小时的为3.92%,只有2.12%的孩子不到8小时。
对于“孩子是否对学习感兴趣”,仅2.73%的学生家长认为“学习兴趣较低”,69.15%的学生家长认为“学习兴趣较高”。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孩子能够适应学校生活”。
在学习压力方面,家长认为“适度”为43.46%,“较小”的为40.45%,认为压力“较大”的占到16.09%。
对于“孩子上学是否快乐”,有85.46%的学生家长认为“很快乐”,并能够在上课时较好地集中注意力。12.63%的学生家长认为“比较快乐”,1.91%的学生家长认为“不太快乐”。
仍存书面作业较多情况
评估机构还通过家长视角对“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与评价”这一政策举措在上海17个区县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关注7个方面:一年级学习准备期设置、快乐活动日设置、家长开放日设置、书面家庭作业的布置、书面形式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的打分评价和是否存在排名或变相排名现象等。
结果显示,对“零起点”政策执行较好、名列前五的区县依次为: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
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名或变相排名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调查显示,97.97%的学校已经基本杜绝对学生进行排名或变相排名,经常对学生进行排名的学校仅占2.03%。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反馈方式也在逐渐转变。调查显示,有69.25%的学校不再采用传统打分数的方式来反馈,更加多的使用等第制或者其他方式。而在评价方式上,已有26.89%的学校不再对小一生采用书面测验或考试进行知识考查,开始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且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等的考查。
学校正在减少书面回家作业的布置。调查显示,77.89%的学校已较为有效控制书面回家作业的布置量,但还有22.11%的学校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仍然较多,这将成为市教委下一步工作改进的地方。
政策执行影响学习状态
在此基础上,第三方专业机构还对学生感受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是否有效执行政策与学生学习状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布置作业的频度、是否设置快乐活动日和学校采取考核评价方式三项,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和快乐指数。
政策执行情况与学生是否较快适应学校生活的相关性也十分明显。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学校政策执行到位对于“零起点”孩子的状态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在政策执行越好的学校中,“零起点”孩子的学习状态也越好,在学习适应、学习兴趣、学习压力、上学愉悦度、上课注意力集中等方面与“非零起点”的孩子并无显著差异。而在同样的学习感受背后,“非零起点”的孩子在学前付出的学习代价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