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少一点炮轰多好

(2015-02-17 06:45:41)
标签:

语文教材

内容选择

价值判断

课程标准

ppl

分类: 课程教学

近年来,围绕着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争议此起彼伏。一月中旬,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出席某论坛时,说出的一番话更是语惊四座:“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是不应该学的内容”;“语文出版社修订的语文版的教材中,古诗文的比重大概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五以上”……王旭明的这番话,再次引发了大家对语文教学的吐槽。

在各门学科中,语文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语文的教材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否如王旭明所说,有一半的教材内容都有问题,是否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就能规避这些问题,很值得探讨。

首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判断,是出于自己的感觉,还是实证性的研究?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被炮轰的几率最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能听懂语文课,都可以对这门课程评头论足。但大多数人对语文教学的评论,都源自自己的感觉,而非实证性的研究。王旭明做出的“至少有一半是不应该学的内容”的判断,也仅属于自己的感觉,他在接受另一家媒体的采访时,就承认自己是极而言之的说法。中国文化有不少优点,但善思辨,不注重实证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文化还有一个传统,即崇拜名家,把名家的言论奉为圭臬。语文出版社社长说出的话语,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但说出这样缺乏实证支撑话语来,不仅混淆视听,也有失自己的身份。

其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出于自己的喜好,还是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王旭明提出自己出版社中修订的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重要增加到45%以上,不知道做出这样的修改,依据是什么。叶圣陶是语文界的泰斗,他对语文教材中选用大量的文言文作为学习内容持明显反对的态度,因为读文言文,第一要打破一重语言文字上的隔阂,第二要能够在极其简约的文字中揣摩其真意,第三要学着和古代的社会及人生对话。这对当下的学生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不用文言文交流,为什么还要去学一种不切实用的文言?叶圣陶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强调凡是对现代人普遍有用的,就应该组织力量将其准确地改写成现代语文,让学生直接爽快地接触它的本质,而不是无谓地给学生造成一种学习上的困难。

再次,有关语文教学的争论,是因为教学内容不合适,还是因为执行课程标准有问题?答案显然是后者。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法规性文件,包括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语文教材的编写要依据它,教师课堂教学要依据它,学业水平测评也要依据它。有了清晰规范的课程标准,教材其实并不重要,教师依据标准选择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实施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就没有教科书。现实的问题是:课程标准本身有问题,对内容标准、表现标准等的描述很含糊或简略,教师无法依据这一标准组织教学;教材编写不依据标准,在课程标准没有明显变化的前提下,王旭明及语文出版社将教材内容调整了70%左右,至少说明先前的或者修订的教材中有一种是不依据标准的;教学评价不依据标准,导致了教学要求和教学难度不断被拔高。近两年各地从小学起始年级开始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与我们平时对课程标准的漠视是很有关系的。

不少国家的民众和专家,在发现学科教学出现问题后,会有批评的声音发出,但更多的是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来帮助教育改变现状。面对语文学科中存在的问题,也希望大家少一些炮轰,多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和实质性的帮助,让语文学科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