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新学年伊始

(2014-09-01 06:48:26)
标签:

新学年开学

转变观念

降低控制

消除障碍

ppl

分类: 课程教学

今天,2014新学年正式开始。

伴随着新学年的开始,总有一些新的举措同步跟进,今年也不例外。每个学校都感受到了社会对教育的新期盼,政府对教育的新要求,家长对教育的新祝愿,学生对教育的新梦想。

对于学生来说,一切也都是新的。新的年级、新的班级、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目标和追求……如果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开始一段快乐、幸福的学习旅程,对他们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第一,意识到学校对学生的“控制”作用

每一所学校,都在采用“控制”的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言行。校规、班规不必细说,学校的课时安排表、一周课程表、教学进度表……几乎所有的计划与规定,都是在强化对学生的“控制”。

一个年级的所有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所里学习同样的课程内容,没有人可以例外;是“控制”的一种体现;一节课上了40分钟,不管学生是否沉浸其中,正在深入思考,学校总是要求老师立刻下课,让学生中断思考,以保证10分钟之后开始一门新的课程的学习,是“控制”的一种体现;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懂,教师总是按照教学计划开始新的教学内容,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是“控制”的一种体现;所有的学生,回家之后做同样的作业、阶段测试或者期终考试用同一把尺度来衡量,是“控制”的一种体现;上课的40分钟时间内,卫生间的资源浪费着,但不允许学生随意外出,宁愿学生在课间抢蹲位,不利于身体健康,是“控制”的一种体现……

“控制”是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将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化成社会人需要施加的一种影响。但我们需要意识到这种“控制”的存在,并思考这样的“控制”是否太过强势。我们一直说教育的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如果教育方太强势,而受教育方太弱势的时候,这样的理念是很难落到实处的,所谓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能落到实处的。在“控制”和“自由”之间找寻一个中间地带,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应该是深化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之一。

第二,障碍或许从第一天就开始了

一个班级的学生,开学伊始,大家都信心满满,希望在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取得理想的成绩。特别是新开设的课程,大家都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的心情更加强烈。但几周的时间之后,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

导致学生之间学习差异的原因很多。有师生关系方面的,有思维方式方面的,有阅读障碍导致的,有体力不支造成的……但有一种情况我们平常注意的不够,那就是当天知识的掌握情况。萨尔曼·可汗创造的“可汗学院”,风靡全世界,让很多对数学等学科失去信心的学生获得了新生,品味到了成功。他坚持的一个基本的教学原则,就是“精熟教学法”(详见817日的博文,这里不再赘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漏洞,都将成为后续学习的障碍。一个个障碍若不能得到清除,不仅会导致学生在测试中的成绩差异,也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能力的怀疑,从而在精神层面降低对学习的追求,形成恶性循环。

障碍或许从新课程学习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因为刚开学,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的状态,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已经开始新课的教学。这会使得部分学生第一天的学习就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甚至根本就没有了解。学生可能以为一两节课的知识无所谓,教师自己也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其埋下的挫折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

第三,转观念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全国第八次教育改革、上海市“二期课改”,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十多年来,在一些点上有不少好的探索,也涌现出了一批代表性人士,但教育整体的改变不多,教育的惯性非常巨大。

为什么声势浩大的教改,到了学校却消弭于无形?有很多原因可以分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改的发动者是教育行政部门,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一线教师对此并不是非常理解,更缺少变革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如果教师自身的观念不改变,不认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要想让其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是很难的。纵观全国各地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都是因为基层教师善于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的结果,是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因为和教育改革的大局相吻合而被推广和学习。

用行政性的命令来推动教改,花费的代价大,取得的成效差,这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在谋划一项教育改革的举措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用在教师的培训上,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这一改革的价值,自觉自愿地投身其中。转变观念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观念转变了,行动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