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碎语(二十三)
(2013-07-15 06:56:35)
标签:
怀特海体验应用智慧ppl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谈 |
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书,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反复阅读和品味的佳作。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充满着教育的哲理,直指今天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给人启发良多。前面我曾以“为孩子的自我发展”为题,写了一篇读后感,这里在和大家分享怀特海的几段教育论述。
111.体验发现的乐趣
怀特海:在儿童教育中引进的主要思想概念,应该理解如何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儿童从一开始接受教育起,就应该体验发现的乐趣。他必须发现,一般的概念能使他理解他一生中遇到的、构成他生活的种种事件。
感悟:孩子在未上学之前,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有时面对一个游戏或者一项事情,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点也不感到厌烦。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活动帮助他理解了生活中的某一事件。
孩子到了学校之后,学习的热情反而很快下降了。原因何在?教学计划规定了教学的进程,老师们为了完成这些进程,不得不压缩孩子们体验发现乐趣的时间,让他们拼命地往前赶。就像大家集体搭乘了一辆车,要去某一个目的地,孩子们对途中的景致有兴趣,司机关心的是最后的目的地,结果孩子们一个个从车上逃了出来,或者被抛弃掉,司机自己到达了目的地。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吗?
112.生活是一个统一体
怀特海:我极力主张的解决方法是,要根除各科目之间那种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它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但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而是教他们代数、几何、科学、历史,却毫无结果;我们让孩子们学两三种语言,但他们却从来没有真正掌握;最后,是最令人乏味的文学,常常是莎士比亚的一些戏剧作品,配有实际上是为让学生背诵的语言方面的注释和简短的剧情人物分析。以上这些能说代表了生活吗?充其量只能说,那不过是一个神在考虑创造世界时他脑海中飞快浏览的一个目录表,那时他还没有决定如何将它们合为一体。
感悟:生活是一个统一体,事物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比如说他对语言的掌握。
人们为了方便,人为地将这个一统的世界分割成了不同的学科,让学生去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和途径,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让他回到整体之中,感受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整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让学生理解这个统一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常常忘记了后者,总是聚焦于某一学科深挖洞,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课程的生命力也就逐渐消失了。
113.追求智慧
怀特海:理想的逐渐消失可悲地证明了人类的努力遭受了挫折。在古代的学园中,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今天的大学里,我们卑微的目的却是教授各种科目。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降低到现代人获得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这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
感悟:今天的教育,追求的依然是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啊。
什么是智慧?怀特海作出了如下解释:“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这种对知识的掌握便是智慧,是可以获得的最本质的自由。”
114.知识的意义在于应用
怀特海: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的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知识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谁掌握知识以及他用知识做什么。
感悟:每天给孩子布置那么多的书面作业,让孩子做到半夜才能完成,孩子所要面对的,是否就是这“空泛无益的知识”?
国内外大量的教育测量结果表明,喜欢课外阅读的孩子,学业成绩普遍比较优异。课外阅读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在知识和生活之间架设一组桥梁,让孩子们借助书籍这一载体来应用知识。
115.文学和艺术
怀特海:文学和艺术应该在一个健康而组织有序的民族的生活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给经济生产带来的益处将仅次于睡眠或饮食所带来的益处。我并不是在谈论培养艺术家,而是说运用艺术作为健康生活的一个条件。在物质世界里,艺术就好像阳光一样。
感悟:在一个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度里,文学和艺术已经被边缘化了很长时间。还好,随着莫言的获奖,文学和艺术在人们心中的价值被重新唤醒,但要达到怀特海所说的成为健康生活的一个条件,或者说像阳光一样,看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