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记事
(2013-06-29 08:30:29)
标签:
考试月暑期培训读书学习文章发表ppl教育 |
分类: 我的心情 |
感觉都来不及做一次深呼吸,一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
在即将结束的这个六月,有几件事情值得记忆。
一、考试月
六月是名副其实的“考试月”,先是上旬的高考,接着是中旬的中考,然后是下旬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业水平考。保障各类考试平稳有序地进行,是教育局的责任。
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教育局有关考务工作的筹备情况,并批准成立国家教育考试虹口区考务指挥中心,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牵头,教育局、区委办、地区办、建交委、绿化市容局、公安、卫生局、保密局、电力公司、水务等相关部门配合,确保考试试卷在存放、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考点周围有良好的环境,为急性病症等突发事件的考生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在各个部门的大力协助之下,各项考试工作秩序井然。
今年的考试期间,天气也很帮忙。高考的两天气候适宜,中考恰逢黄梅季节来临,在考试结束之后气温突然飙升,但对考生已经没有什么影响。高一、高二这几天正在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最高气温也始终在28度左右徘徊,虽然有些潮湿,但没有了高温的燥热,学生的心情能够平静很多。
二、暑期培训
2012学年度的工作即将结束,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新学年的工作作出部署,让学校和教师在暑期对新学年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从4月份开始,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就开始研讨暑期培训的工作,针对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任务,确定在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等六门学科率先试点,将三维目标进一步落到实处。小学低年级积极探索“零起点教学”和“等级制评价”,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通过暑期培训,期望在广大教师中达成共识,从新学期开始积极推进。
虹口教育局也进一步明确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绿色生态学校”,并确定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等五个方面积极推进。暑期培训中,这将是重点培训内容,我们制定了校园长书记培训的方案和教师培训的方案,从今天开始,全区的教师培训已经全面启动。
为了配合本次暑期培训的开展,我也以“绿色生态教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为题,提前录制了一堂课的讲座,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践行绿色生态教育的着力点、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等三个方面和我区的教师进行交流。在暑期的教师培训中,作为教师学习讨论的资料下发。
三、读书学习
坚持每周读一本书,依然不敢懈怠。在六月份中,读了五本书,并撰写了五篇读后感。
接力出版社的《给孩子的趣味职业书》,是一本通俗易懂、又贴近当今社会现实的职业启蒙读物。通过一批不同职业领域专家里手的介绍,让孩子们了解相关职业的特点,引发孩子对职业的兴趣。从观念上看,长期以来,我们的国民始终重理轻工的心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社会职业的不重视,导致了家长和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茫然。在幼小的年龄阶段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阶段培育孩子的职业意识,在高中阶段做好孩子的职业规划,是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必备的素质?在读唐巨南的《优秀教师的必备要素》一书之后,我综合国内外相关专家的论述,以及自己对教育、对优秀教师的理解,谈了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要素: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素养,明确自己探索和研究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认准的事情。这篇读后感受到了众多博友的关注,有41位博友转载了此文。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体,也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愿景能够转化成现实的中介。在今天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改革的趋势下,如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个班主任都要面临的现实课题。王怀玉的《班级管理新探》一书告诉我们,制定各种班规是必需的,但比这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每一项规定背后的价值观,让执行班规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她以“尊重”为主线的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为全国的班主任拓展了班级管理的新视野。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孩子非常优秀,一些学生表现欠佳的状况,除了遗传等智力因素之外,能否践行自我管理,是孩子走向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吴牧天现在还是一名学生,他在父母的引导下,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获益匪浅。在《管好自己就能飞》这本书中,他现身说法,告诉读者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学会自我管理的,并逐渐品尝到这种管理带来的快乐。这本书很值得孩子、家长、以及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一读。
已经完成阅读的《教育的目的》,是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的著作。这是一本十万多字的“小书”,又是一本教育的大书。他提出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在今天看来依然毫不过时。他所提出的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路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四、文章发表
六月份,有四篇文章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今日教育》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做了一项专题策划——“教育,重新发现儿童”。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因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400年前才发现的“儿童”,似乎正在一点点地被模糊化、成人化。“别让童年在信息时代消逝”一文,表达了我的观点。
《上海教育》杂志的“非常故事”专栏继续开讲,本期的故事题目是“用事实说话”,通过桃桃的妈妈在博客中讲述的在语文课堂的一则故事,畅谈了学习上的从众心理、通过实验让孩子顺应知识、培养孩子质疑的习惯和态度等话题。
《中国教育报》每年倡导的暑期阅读,在今年又有了新的变化。依据不同的群体,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阅读。在24日的“读书周刊”上,我发表了“阅读,让管理者更理解教育”一文,从管理者的角度谈了阅读对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教育报》的评论版的“非常道”栏目,6月26日刊登了我的一篇评论:“让农村学校多点乡土气息”。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农村的教育还是比较关注的,看到媒体报道中说乡村小学有学生回流的迹象,很开心。希望这样的回流现象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