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雷振岳:要重视乐商

(2013-06-28 07:35:35)
标签:

乐商

先天遗传

后天养成

有趣与有用

ppl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627日的《中国青年报》,在第2版上刊登了雷振岳的题为“‘有趣’也许比‘有用’更有价值”的文章,从上海市武宁路小学的一项研究课题出发,畅谈了“乐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何为乐商?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乐商”就是个体在良好心态和积极行为的影响下,达到自我愉悦的精神境界,并继而在人际交往中创造一种令人愉悦、有趣的沟通内容和氛围的能力。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员里科的研究发现,人的幸福感与其个性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个性绝大部分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快乐也深受遗传基因的影响。据估计,我们大约50%的快乐是遗传自父母,而另外一半则取决于我们自己。

在成长过程中,乐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先天遗传、后天学习和养成。一般来说,具有高乐商性格特征(开朗、乐观、幽默)的父母生育的孩子,往往要比低乐商性格特征(消极、悲观)父母的孩子表现得更快乐。其次,乐商的水平还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养成情况。一般来说,在乐观、开明、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能在日常生活和交流过程中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快乐资源,从而养成活泼、豁达、幽默、易快乐等诸多高乐商性格特征。

北京易普斯咨询的心理专家刘艳认为,要提高乐商,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放平心态,接纳自我。人比人,气死人。 与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闷闷不乐,不如告诉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成长历程的自我提升和比较中收获快乐。第二,开阔心胸,接纳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学会接纳,宽容地对待他人。第三,品味生活,发现快乐。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时间长了很容易进入“倦怠”的状态。走出困境的方法就是品味生活,发现快乐。时时寻找快乐的火花,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亮点,会让快乐的心情陪伴你一整天。第四,学会幽默,传播快乐。提升自己的幽默指数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养成爱看笑话和分享笑话的好习惯,在自己和他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学会用幽默打开僵局,细心寻找生活中的小乐趣。

下面是雷振岳所写的这篇文章的内容。

 

626日《文汇报》报道,上海市武宁路小学最近结题的“提高小学生快乐指数实践研究”揭晓了答案:年级越高,“快乐指数”越低;家庭生活的“快乐指数”最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非常希望能关注其感兴趣的一切,但小学的学习特别是占用假期的各种培训和补习,将学生们框在笼子里,当然就快乐不起来。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即使是一个天才,也有可能被不快乐所扼杀”。如果孩子被过多的不快乐压迫,不论对其学习效率还是身心健康,都是严重伤害。因此,应将“乐商”提升到重要位置。

研究显示,乐商是一种创造令人愉悦、有趣的沟通内容和氛围的能力,是现代化的智力生产力。做个“有趣的人”也许比做个“有用的人”更有价值。具体到孩子们的成长,乐商应包括三方面:第一,在日常生活中的乐观水平或程度。第二,能够从所经历的消极事件(或影响)中摆脱出来,并从中获取积极成分(或力量)的能力。第三,影响他人变得乐观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注重提高分数的同时,也该让孩子们制造快乐、拥有快乐和分享快乐的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拥有达观的心态、较高的耐挫力以及摆脱烦恼的能力。

遗憾的是,人们在理论上认同这种教育观念,可在“分数至上”的诱惑下,还是忽视了这种乐商的养成。就像前引新闻中提到的,违背自己意愿去参加补习和培训的小学生超过80%,家长主要还是因为功利需要,这其中既有家长作风的影响,更有乐商意识的匮乏。

因此,应将乐商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一,家长应充分认识到乐商的积极意义,比如,在这种快乐氛围中,孩子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更容易达成肌体和谐、身心和谐,实现快乐成长。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就发现,在严格控制了年龄等一些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那些具有乐观型解释风格的游泳运动员所取得的运动成绩,明显高于那些不具有乐观型解释风格的运动员。

其二,家长要学习一些乐商开发技能。作为一种心理学新观点,“乐商”还未能在教育实践中得到积极推广,更多人对它还缺乏成熟、稳定的认识和认同,家长应该高屋建瓴,通过向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学习,提高自己的乐商开发能力,比如多进行优势发掘,让自己的孩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树立信心并提高其乐观水平;让自我教育行为制造出更多的快乐,给孩子带来更多愉悦。

其三,多一些感恩、感激等正能量的传递。凡事多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多看阳光的一面、少一些偏激心态,这样就能造就更多阳光少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