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白玉兰的芬芳

标签:
白玉兰教学论坛课堂话语权钟山初级中学ppl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网络拉近着人们之间的距离,让相隔千山万水的人们能够在同一个时间就同一个话题展开研讨和思考;网络改变着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式,让一个话题在很短的时间内辐射开来,在人们的心中进一步发酵、生长。
“白玉兰”教学论坛就产生了这样的效应。在论坛举行的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同行,就通过网络关注着直播,共同感受论坛现场的氛围;有关论坛的报道和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通过人民网、搜狐、东方网、新民网、新华网……等各种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引发更多的人对“尊重学生的权利”这一话题的思考。
远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博友“望水”,通过我们的网络直播,同步“参加”了我们的论坛,以至于忘记了给风雪中下班归来的父子俩做晚饭。她对论坛做出了如下的评价:
享受白玉兰的芬芳
——听第二届白玉兰论坛有感
期待上海市虹口区第二届白玉兰论坛开坛已久,之所以如此关注原因有三:其一,因为我马上要组织一场区域性的德育教研活动,类似于论坛,期望虹口的论坛能给我以启示,给我以学习的典范;其二,上海的教研工作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通过该论坛了解先进的理念和实效性的实践经验与作法,提升自身的成长;其三,想通过观看直播,近距离地感受常局这样专家学者型的局长是如何工作的,说白了看看局长在期间的角色。
4月10日一整天我都坐在电脑前盯着文字直播屏幕。文字直播把我带到了论坛现场,如同身临其境。我一边看,一边想,一边记,随时记录着头脑中闪现的火花,不知不觉一上午过去了,案头几页的感悟与思考摆在那里。
午休端着饭碗还回看上午的直播内容,下午在直播文字的带领下我走进了李蔚老师的《谢天》,品味着曹刚老师以及各位专家对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话语权的精辟观点,收获颇多。
关于上午论坛给我的启示:
论坛是基于一线实践,来至于一线教师的“草根式”论坛。因为论坛的主人一定是一线教师,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论坛主人的选择是在全员教师中遴选和发现出来的,因此作为论坛的发起者要具有伯乐的精神,要用慧眼去发现。论坛是要有鲜明主题的,这个主题的确定一定是基于一线教师困惑的主题,一定是深入教育本质体现教育内涵的问题,例如虹口的和谐师生关系,学生的应有权利。每一位论坛发言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主题进行阐述,论证,讲的是如何实践的,是朴实无华的真实的故事。这样的论坛是受一线教师欢迎的论坛,是走下神坛的论坛,是有用的、解渴的论坛,是有价值的,是启迪人思考的。为此,我也清晰了自己做教研的思路。
关于下午尊重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权给我的启示:
语文课难上,语文课不会上,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质疑提问该如何把握,学生不会问问题,问不出有质量的问题,课文这个例子在培养孩子个性阅读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课堂上如何梳理问题,如何评价提出问题的高低,孩子说的背后是想,想的背后折射的是教师的设计,是教的问题。教,如何举一反三,如何从知识到未来,从一篇到广阔的阅读。
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我想更多的是教会孩子怎么想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思考的路径,没有想的深入,不会想,自然也就不会说。“训练一个人的思维,让一个人学会系统的、分析的、批判性的看待问题”这是牛津大学校长安迪在博鳌论坛上对“你心目中究竟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给出的回答。那么语文课是不是承载着对学生语言思维的训练呢?答案不言而喻。尊重话语权,应该给足想的时间,给足训练的时间,课堂上是需要静寂的,思维是需要梳理的,语言是要组织的,交流是要练习的,表达是要在小组里演练的,话语权是要在无数次孩子的尝试与失败中树立起来的!教师需要留给时间,慢慢等待的,亦如破茧化蝶。
四月的上海一定是春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的,所有现场与会的老师一定是在自然的春天里感受虹口教育的春天,面对这场论坛,远在塞外,窗外漫天飞雪(这天我所在的城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飞雪漫天,雪里夹杂着豆粒般的冰雹,犹如寒冷的冬天一般的),我却是面朝飞雪,春暖花开!
感谢虹口的教师们!感谢常局!感谢所有为本次论坛辛勤奉献的人们!我坐在温暖室内,享受着免费的精神盛筵。论坛结束时,还再而三地浏览直播文字的部分章节,以至于忘记给风雪中下班归来的父子俩做晚饭。晚餐桌上,我不停嘴地向同为教师的老公分享我的收获,还拿出来我一边听一边设计的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片段,学以致用地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一边听还一边点头。一场论坛不但促进了我的提升,还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功德无量!
向所有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不懈耕耘与实践的专家同行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一次论坛,对“望水”有如此大的作用,是在我的预期之外的。
“望水”提到的李蔚老师的《谢天》一课的相关资料链接如下:
下午的初中语文教学分论坛,在虹口区钟山初级中学举行。李蔚老师从如何关注学生的课堂话语权的角度,给大家开设了一堂现场展示课。听课的老师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市教委教研室的教研员曹刚老师、语文特级教师马骉等对李蔚老师的这节课做出了精彩的点评。整个论坛由虹口区初中教研员王聪慧老师主持。
令人非常感动的是,每个分论坛都吸引了全市、以及外省市的教师踊跃参加。初中的分论坛预留了100个听课的坐席,但前来参加听课和研讨的教师超过了120人;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举行的高中英语分论坛,100张听课的椅子将教室塞得水泄不通,但依然有近50位教师等在门口。他们是在门口听了一节课,等到学生们离开下课离开教室之后才得以走进论坛现场的。
有如此多的教师关注课堂、关注课改、关注学生的权利,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力量所在。